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研制及其混凝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技术

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研制及其混凝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技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4 11:03:3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绿色纺织产业科技服务团| 白江 | 2022-11-06 11:42:44

本成果提供技术已经确立基于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产品的分子结构设计——可控合成——构效关系分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发,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絮凝材料产品目前已被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等应用于印染废水的絮凝沉淀处理。在同等出水水质要求下,该绿色絮凝材料用量显著下降,絮凝处理出水浊度和COD值降幅明显,产品受到用户厂家的一致好评。因此,本成果提供的技术可靠、高效,产品可直接投入产业化生产与应用。

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及混凝沉降法。其中,混凝沉降因其过程反应快、沉降时间短、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絮凝剂的选择使用是混凝沉降处理技术的关键所在。传统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等,虽已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领域,但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和难生物降解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生产和使用。本项目提供技术打破了传统制备絮凝剂的纯高分子合成模式,以生物质原料和纺织工业废弃物(如废弃棉纱、棉短绒或亚麻废纱)作为纤维素骨架原料,部分替代原高分子材料,在均相反应体系中接枝功能性单体,制备出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将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混凝沉淀过程,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本项技术主要用于:提供技术已经确立基于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产品的分子结构设计——可控合成——构效关系分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发,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絮凝材料产品目前已被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等应用于印染废水的絮凝沉淀处理。 。应用前景广泛。

姚菊明,男,1970年1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院长。1993年7月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1993年9月-1999年9月历任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99年10月-2003年3月,受日本政府资助在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生命工学科攻读博士课程,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2004年3月任东京农工大学VBL(Venture Business Laboratory)实验室博士后。2004年4月回国,任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2006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1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持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在内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高分子(蛋白质、纤维素)材料的功能化利用。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获2007年度、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第一、三完成人),2015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

目前该项目的研发以趋于完成,该项目主要用于提供技术已经确立基于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纤维素基绿色絮凝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产品的分子结构设计——可控合成——构效关系分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发,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受到用户厂家的一致好评。因此,本成果提供的技术可靠、高效,产品可直接投入产业化生产与应用。

可技术转让或联合研发发布新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