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10-22 17:42:28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用户917310 | 2022-10-22 17:42:28

“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于2011年启动,由科技部资助设立、中国民航局组织实施、民航局空管局具体承办,民航二所、民航飞行校验中心、电子科技集团、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局空管局等50余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以提升我国民航业的安全高效、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水平与能力为目标,研究我国新一代空管系统运行概念和技术框架,攻关基于多星座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航班协同运行控制、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协同空管验证及飞行校验五大关键领域的13个课题。

项目成果主要针对我国飞行繁忙地区航班高效运行和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的两类重大应用需求,具体应用于以下五个领域:终端区精密导航及着陆引导:机场场面活动监视、控制与引导;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与管理:航班协同运行管理;飞行校验与协同验证。

1、基于多星座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重点研究机载多模式进近引导接收机、GNSS地基增强技术和终端区PBN进近引导技术,兼容GPS/北斗/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实现I类(CATI)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提高机场精密进近引导能力。

2、机场III级场面活动监视、控制与引导系统:研制了集成场面监视雷达、多点定位、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及视频增强等多源监视设备,具备场面活动综合监视、冲突探测告警及路径规划功能的III级机场场面活动监视控制与引导系统(A-SMGCS),全面提高机场场面交通态势感知和智能管理水平,提高机场场面运行效率和吞吐量。

3、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建立面向全系统(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航班对象信息共享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和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涵盖航班计划、航班执行、动态修正、流量控制等航班延误。

4.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基于通用航空多源监视、通用航空运行和灾备支持、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目视航图制作等关键技术,研制“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具备飞行计划管理、多源情报与气象处理与发布、目视航图自动化制图、移动飞行服务终端等功能;研制“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具备集新型低空监视雷达、红外光学监视为一体的多源主动监视能力,构建了以中心服务站、远端机动站为节点的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为通用航空运行管理和空防应急的多种需求提供全面技术解决方案。

5、协同空管验证及飞行校验系统: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相关标准,研究针对空管通信、导航、监视等新技术设备和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技术,研制兼顾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传统程序和PBN程序的机载飞行校验系统,完成机载改装并获得适航认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民航飞行校验实际工作。

针对运输航空应用,分别在天津滨海机场、桂林两江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和锡林浩特机场等民航典型运行单位开展了GNSS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校验系统的示范验证:针对通用航空应用,分别在辽宁朝阳机场和西安蒲城内府机场等通用航空运行单位开展了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和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的示范验证。

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中国民航局或民航局,英文缩写CA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归交通运输部管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其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担中国民航的运营职能。

项目超额完成技术攻关、装备研制、示范验证、知识产权、成果应用方面的任务指标。其中,突破140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13个技术系统及平台,完成8项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制定技术标准规范31项,申请专利18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1项,发表论文332篇,成果应用与转化达33项。该项目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新技术装备,履行了推进北斗卫星系统民航应用、服务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支持国产飞机航电系统开发等责任义务,加强了民航空管与科技界、产业界的互动,培养了围绕空管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人才梯队,有力推进了我国空管系统未来发展。

可采用的转化方式: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服务、联合实施。

项目形成的主要成果,如: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BAS)、先进机场场面监视引导与控制系统(含:多点定位系统、场面监视雷达)、新型飞行校验平台、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与综合支持系统等新技术设备或系统,部分已取得使用许可和适航认证,并已投入实际应用(或试用),将大大提高我国空管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替代进口,填补空白,形成数以亿计的产业空间。同时,通过示范验证的项目成果也将贡献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用航空发展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并推进民航空管系统的代际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