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践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权
发布时间: 2022-10-21 16:04:38
为了更好地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我校以“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发了适合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校本课程,实现了校本课程与个别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经过8年的实践研究,已初现成效。“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解决了“课程内容不能满足残障儿童类型多样化需求”,“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残障儿童成长个性化需求”,“教学评价不能满足残障儿童发展多元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探索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五种基本策略。即“特色式”的校本课程完善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实施策略提升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方法路径;“创新式”的班级文化丰富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文化架构;“风采性”的展示平台创设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育人环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策略,不仅丰富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还较好地满足不同程度的残障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学生在“多样化”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中,学会了合作交往,培养了生活技能.
(一)“特色式”的校本课程完善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课程体系秉承“为残障儿童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个别化教育教学的开展和当地的传统优势,以及残障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大胆实践、探索,合理开发了与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紧密相关的校本课程,完善其个别化成长的课程体系。(二)“多样化”的实施策略提升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方法路径形成了校本课程“一一三一”实施模式、听障学生“读说写”课堂教学模式、培智学生“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社团活动“五三二”实施模式(三)“创新式”的班级文化丰富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文化架构在《聋校个别化教育经典阅读自助餐》《灵动数学》等特色式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新式的“班级文化”——班级刊物阅读吧、板报文化展示墙、、活动简报展示架(四)“风采性”的展示平台创设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育人环境1.经典阅读“展示性”平台。2.美工作品“展示性”平台。3.生活技能“展示性”平台。(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迅速提升
《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根据残障学生程度差异化、类型多样化、成长个性化、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为满足残障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学校研发了独具特色的“融入性”个别化教育教学校本课程群。包括融入思政教育的《快乐思品》课程,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传统文化的《聋生经典阅读自助餐》课程,让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积累了语言,感受了传统文化魅力;融入艺术审美的《杂技》《书法》《美工》等课程,让学生接受艺术审美教育;融入主流社会的《智障学生生存能力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了独自用餐、穿衣叠被、超市购物、站牌等车等生活自理能力。一生一课程,一生一特长,残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能够按照课题阶段计划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能够依据校本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学生个别化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还加强了本校及其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价值。课题组成员吴守刚、赵宗彪多次走入省培、市培讲堂分享课题成果;吴守刚及课题组成员被多次应邀到濮阳县、南乐县特校进行“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分享;省内外多所特校到我校学习交流课题成果,课题组成员的展示汇报课,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吴守刚:主持编写了《小公民素养自育手册》、《中华经典诵读》等校本教材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研究的《小学适度教育的内涵与实践研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具有组织课题成员研究任务能力。赵宗彪:聋部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濮阳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擅长课题研究和学生社团建设,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陈冰辉:中小学一级教师,濮阳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擅长于校本课程开发和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确保完成研究任务。。芦利花,参与课题实验和实践工作,并负责完成《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案例集》。黄爱芳:培智部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濮阳市骨干教师。长期教学一线工作,擅长于个别化教学工作,便于课题的研究赵书青:负责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工作,收集随班就读的残障儿童资料
作为一门走出课本走向社会的新型课程,在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对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发展更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育对象特殊化、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为这些残障儿童开发了适合其个性化成长的校本课程,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其个别化成长的需要。
学校为了体现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个别化需求,结合本土资源开发的一系列校本课程,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立足于残障儿童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宗旨,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经验,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使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得到最佳的实现。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是探讨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践问题,包括通过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基本途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直接指导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提高特教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学生个别化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校本课程促进残障学生个别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助推下,我校残障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发展意识、特别是生存能力与研究前相比明显提高。残障学生都能避开生理缺陷,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发挥各自的特长,展示各自的才艺,逐步形成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学生都能敢于面对现实,积极进取,奋勇拼搏,团结协作,初步养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残障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回报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等。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多篇文章发表在《龙都特教》《特教梦》《濮阳日报》上,绘画手工作品多次获省市级奖励,杂技班的孩子多次走出国门,放飞自己的梦想。智培班的孩子在校本课程的引领下,学会了独自穿衣、吃饭、超市购物等多项生存技能,为他们最终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实施以社团形式展开,让每个残障儿童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增强自信。“电脑创意画”学生社团于2020年8月被濮阳市教育局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社团类优秀成果二等奖;“阳光杂技”学生社团于2018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读说写”学生社团于2018年8月被濮阳市教育局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社团类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