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抗痛风研究技术与系列中药健康产品
成果类型:: 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0-12 15:30:11
①“整合论治”痛风病的治疗与研究策略,实现针对痛风病慢性、进展性、复发性特点的治疗与研究,符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②“病证结合”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即可实现符合人类尿酸代谢特点的病理过程模拟,又可体现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从病因、病机及“类证候”特征等角度塑造动物模型,为中药防治高尿酸及痛风病提供契合度的动物模型。③“三阶段五层次”抗痛风药效评价平台,实现可覆盖中药成分验证研究、整体动物的尿酸代谢、尿酸盐沉积、致炎情况药理研究、靶器官对尿酸排泄转运的干预研究、细胞及分子药理观察与作用靶点机制分析等研究过程,贯通痛风病发病全流程,从干预尿酸生成与排泄,尿酸盐沉积及尿酸盐致炎多方面系统评价中药防治痛风病药效作用及特点。④研发抗痛风中药健康产品,实现从抑制尿酸生成与促进尿酸排泄,以及抗炎镇痛角度,且安全的中医药综合防治。
"1. 提出了中医药“整合论治”抗痛风病的治疗与研究策略;2. 首创符合人类尿酸代谢特点的鹌鹑尿酸血症“病证结合”模型;3.首创基于痛风病慢性、进展性、复发性特点的“三阶段五层次”抗痛风药效评价平台;4. 构建了“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分析-病证结合模型、器官模型、细胞模型、分子生物学”多维度的中药降尿酸抗痛风研究技术。"
本项目在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首创提出基于中医药特色的“整合论治”抗痛风的防治与研究策略;首创鹌鹑尿酸血症“病证结合”模型,可用于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研究;首创“三阶段五层次”抗痛风药效评价平台,具有重要的学术与产业应用前景。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6个,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与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张冰教授作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带领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创新项目等重点课题,开展基于中医临床及中医药辨证论治与整体观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的临床与防治基础研究,在中药药性与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研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代谢相关的中药产品。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医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30余项各级科技奖励。"
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13.3%,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该项目针对高尿酸血症多发性、进展性、复杂性、迁延性的临床特点,历经20余年,集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等30项课题,提出高尿酸血症及其继发疾病核心病机新理论、创立临床治疗新策略、创建中药特色研发技术平台、发现传统中药新功用,拓展了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引领本领域传承创新与发展。
降尿酸抗痛风的“整合论治”策略,鹌鹑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三阶段五层次”抗痛风病研究平台,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防治系列健康产品。(专利8项:一种调节脂代谢并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药新组合、一种禽类动物的关节固定装置、一种降尿酸抗炎镇痛药食两用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调节脂代谢并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药新组合、一种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菊苣水提取物的新用途、菊粉的新用途、菊苣或菊芋有效部位及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