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园总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亩产值却排在十大产茶国末位,仅4900元/亩,主要原因之一是60%夏秋茶资源因品质差未得到有效利用,年损失数百亿元。而华南夏秋茶季(4-11月)持续时间更长且普遍高温多雨,茶园病虫害高发,茶青品质差且质量安全风险高,严重限制了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技术内容与创新性:夏秋茶品质逆境代谢调控机制、夏秋茶品质安全定向改良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及区域化应用。
本项目阐明了茶叶氨基酸形成的光调控机制,建立了通过调控光照强度改善茶树微域环境,提升氨基酸含量的栽培技术;阐明了关键胁迫因子诱导茶叶蜜果香和花香的形成机制,并筛选出采前生物胁迫(如特定昆虫-茶小绿叶蝉)和采后加工过程中机械损伤及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形成的关键因子;集成了安全定向改良茶叶花香品质的温度控制和机械损伤无污染处理技术。
针对广东省主要茶区气候条件、主栽品种和主产茶类特点,构建了粤北茶区生态位配置与红茶滋味定向调控技术模式、粤东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乌龙茶花香提升技术模式、粤西茶区茶园生境管控与绿茶蜜果香提升技术模式。创新推广方式,将核心技术集成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生态茶园认定管理办法,并牵头组织认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技术知晓率和推广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现设有茶树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茶树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室、茶叶加工与生化研究室、茶叶质量安全与文化研究室、茶叶产业经济研究室和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试验基地部、广东省农科院鸿雁茗茶研究发展中心以及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全所科技人员致力于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评、茶树品种引进与新品种选育、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加工工艺及设备研发、茶叶产品研发与品牌打造、茶叶质量安全与标准制定、茶叶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为全省茶叶生产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现保存有茶树种质资源1528份、油茶资源171份。取得科研成果59项,其中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有46项(含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主持研制国家出口红碎茶二套样及其标准,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4个;国家授权专利25项;出版著作17本(部);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其中国际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含SCI收录20多篇),育成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7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个。
针对广东省主要茶区气候条件、主栽品种和主产茶类特点,构建了粤北茶区生态位配置与红茶滋味定向调控技术模式、粤东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乌龙茶花香提升技术模式、粤西茶区茶园生境管控与绿茶蜜果香提升技术模式。
技术合作,技术转让。可根据需求,对相应茶区不同的改进技术模式。具体投入,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