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烧结烟气循环协同活性炭脱硫脱硝降低硫、氮氧化物排放

烧结烟气循环协同活性炭脱硫脱硝降低硫、氮氧化物排放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9-30 16:46:09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董欢欢 | 2022-09-30 16:46:09

        主要内容:研究烧结热烟气,旨在通过烟气循环技术将废气中有害成分分解转化,消减部分二噁英和NOX,烧结料层捕获部分粉尘和SOX,减少烟气排放量,降低脱硫脱硝系统负荷,同时烟气中CO作为燃料可以为烧结过程提供部分热量,减少烧结固体燃料消耗,达到节能减排、优化烧结矿产质量并进一步减少硫、氮氧化物生成的目的;降低烧结烟气硫、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实现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进而降低燃料消耗,减少硫、氮氧化物的生成,进一步实现硫、氮氧化物的减排目标;同时采用CSCR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烧结烟气净化系统,对烧结烟气进行末端治理,将最终排放烟气中的硫、氮氧化物浓度降至超低排放标准之下。围绕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建立全流程,一体化,多功能耦合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体系,可以在保证烧结矿产量及质量的提前下,用尽可能少的能耗和成本代价,实现对烧结过程烟气污染物的协同治理。

         效果:烧结矿转鼓指数达到78%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9.95%以上,脱硝效率稳定在82%以上。年可削减SO2排放800吨、NOX排放1920吨、颗粒物排放240吨;同时烧结固耗降低至42.54kg/t,烧结固体燃料消耗降低每年还可以削减CO2排放10.12万吨;减少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升级,积极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碳中和战略。

成果亮点: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实质审查中3项:

2. 技术先进性:国际先进。项目实施后达到如下指标:在脱硫脱硝系统进口SO2≤1000mg/Nm3、NOX≤300mg/Nm3情况下,脱硫脱硝系统出口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SO2≤5mg/Nm3、NOX≤40mg/Nm3、dust≤10mg/Nm3。脱硫效率达到99.95%以上,脱硝效率稳定在82%以上。与国内其它脱硫脱硝工艺相比,活性炭脱硫脱硫率高、占地面积小、故障率低、不产生任何固体废弃物,具备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优点。本项目采用烟气与活性炭逆流接触技术,与错流技术相比,具有脱硫效率高、系统压降小、系统运行稳定、烟气分布均匀的特点。喷氨系统为国内外首创,与邯钢脱硫脱硝相比较取消中间烟道,工艺设计上将一个模块分为脱硫层和脱硝层,模块脱硝层喷氨装置采用多通道设计,大大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接触均匀性,延长了系统脱硝时间,稳定了脱硫效率。

3. 获奖情况:河北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

技术优势:

1. 开发了源头污染物精准管控技术,根据原料燃料物理化学特性互补搭配,稳定原燃料结构,以高炉返焦量为平衡点,对固体燃料小于1mm粒级进行预筛除,燃料粒度2.5-3mm粒级控制在40%以上,促进燃料在料层下部自然偏析,增强局部还原性气氛,烧结烟气NOx排放减少8mg/Nm3

2. 采用台车边缘布料自动补偿技术,布料厚度900mm条件下,台车宽度方向负压偏差控制到0.2kPa以内,实现了厚料层均匀烧结,确定了德龙钢铁生产SiO2含量5.0%、碱度2.0微孔高强度烧结矿的最佳工艺条件。配合循环烟气组分、温度多目标控制,实现点火温度、循环烟气、烧结料层热量互补操作,确保烧结机上部循环烟罩内各段氧含量稳定在18%以上,温度控制在235±25范围。过程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3%以上。

3. 在引进烧结烟气活性炭脱硫脱硝工程背景下,创新性开发了逆流均化深度脱硝技术,将原脱除模块分为脱硫层和脱硝层,将原烟道喷氨改在模块内喷氨,喷氨装置采用多通道可拆卸设计,系统脱硝时间达到6-8s,减少了系统阻力,为提高烧结烟气脱硝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实现烟气流、活性炭流、氨气流三个关键要素均匀反应,脱硫效率达到99.95%以上,脱硝效率稳定在82%以上。

市场分析

控制烧结厂污染物排放量,特别是机头烟气治理,对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而现阶段烧结烟气的治理仍主要停留在脱硫除尘,脱硝等污染物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展开。随着钢铁行业烟气排放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实现对烧结烟气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成为新的发展热潮。

因此该成果主要可应用于钢铁冶金行业烧结烟气治理领域,如进行烧结台车密封烟气循环改造、烧结烟气余热利用及烧结烟气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佘雪峰副教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相关工艺技术研究。近5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各1项。企业重点技术开发项目4项。负责与参加的项目总计15项,本人直接负责项目到账经费300万元。主要成果有:合作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和EI30篇,共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两项发明专利转化到企业获得136万元。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

该项目于20201月已在德龙钢铁公司烧结厂得到应用,在环保形势严峻情况下,该项目的实施年可削减SO2排放800吨、NOX排放1920吨、颗粒物排放240吨,产生的累计净增效益达到1351.296万元。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推广应用情况:该课题为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了烧结烟气循环协同活性炭脱硫脱硝降低硫、氮氧化物排放技术,属于钢铁冶金炼铁技术领域,此关键技术可以在国内外烧结烟气治理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