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量还田易导致缓苗期延长,分蘖初期僵苗、硫化氢毒害、烂根,CH4排放高等问题,限制了秧苗早发快发。
一种稻田增氧减排旱耕方法。该方法包括:(1)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匀抛还田;(2)旱耕作业优化;一熟稻区采用一翻一旋轮耕方式;或,稻麦轮作区采用水稻季翻耕、干旋碎垡,小麦季旋耕方式;或,双季稻区采用冬季石灰改土、翻耕及春季早稻旋耕、晚稻旋耕方式;(3)无动力搅浆、埋稻茬。与传统的水耕水整相比,本发明改善水稻生长前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减少还原性物质毒害作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改良稻田环境。
(1)本发明通过特定的旱整地、优化轮耕、无动力搅浆平地技术的有机配合,实现了增氧减排的旱耕技术;
(2)有效改善了水稻生长前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减少了还原性物质毒害作用,加快了秸秆腐解速率,并且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3)还有效避免了常规高强度搅浆的缺陷,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了耕层供氮能力,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
目前,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水稻秸秆的主要途径。现有主要稻作系统(北方一熟稻区、稻麦轮作区和双季稻区)秸秆还田量大、还田难和稻田甲烷排放高等问题凸显。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前期稻田土壤状况影响较大,移栽(或播种)前泡水整地,一直持续到分蘖盛期晒田,该段时间土壤始终处于还原状态,加之大量秸秆投入,更是加剧稻田还原状态,导致缓苗期延长,分蘖初期僵苗、硫化氢毒害、烂根,CH4排放高等问题,限制了秧苗早发快发。本发明通过特定的旱整地、优化轮耕、无动力搅浆平地技术的有机配合,实现了增氧减排的旱耕技术,有利于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改良稻田环境,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稻田耕作。
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小组,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个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的科研机构。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与适应、现代耕作制度创新、农田生态设计与规划等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稻田培肥与耕作、水稻种养结合优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在全国典型农作区设立了多个长期试验站,并与美国、荷兰、伊朗和几内亚等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Global Change Biology、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技课题等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
本科技成果加快了秸秆腐解速率,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改良了稻田环境,促进了根系生长。有利于提高优良水稻品种产量,最终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增产增收和生态安全等多种功效。
本科技成果支持技术转让,服务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