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品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9-26 09:29:47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靳小莲 | 2022-09-26 09:29:48

项目根据东北寒区生态特点,开展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牧草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优质、高产、抗寒、耐涝、耐盐碱牧草新品种4个。针对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配套的苜蓿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根瘤菌匹配优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密度调控技术、秣食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高产栽培关键技术6套;其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综合配套技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选育的新品种和研制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东北地区优质牧草品种缺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国际先进的地位。

我国东北地区牧草育种技术基础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新品种缺乏、牧草新品种覆盖的利用率低、牧草新品种选育与利用严重滞后于草业发展需求、区域发展不平衡、牧草良种的产业化程度低。本项目针对东北地区寒冷特殊气候,以改善饲草品质为重点,针对寒区环境,选育出了抗寒、耐盐碱牧草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突破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的协调改良技术瓶颈,一定程度上解决寒区优质高产抗逆牧草品种缺乏和牧草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突破草种品质、产量及抗逆关键问题,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草的需求。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牧业大省、奶源生产基地,目前奶牛的单产距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奶牛养殖过分依赖精料而不是合理配置优质牧草,严重影响奶牛的产量和品质。天然草原由于长期不合理利用、超载过牧等影响,草地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恶化。“十二五”期间,我省各地累计建立苜蓿人工草地100多万亩,羊草混播人工草地30万亩,饲草产量平均亩产不到300公斤,天然草原年可生产优质牧草1000多万吨,远远满足不了现有的奶牛存栏量以及当前大力发展的“两牛一猪”战略。本项目育成品种龙牧17紫花苜蓿、龙牧16鹅头稗、龙牧809苜蓿、龙牧1号羊草4个新品种,粗蛋白含量、抗寒性、耐盐碱、耐涝性、丰产等重要性状有显著改进,产量比对照提高12.70%-32.60%,苜蓿新品种粗蛋白含量达到了22%以上。搭配项目研制的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有效改善了黑龙江省牧草生产现状,对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牧草育种团队在相关领域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分院草业科学学科是省、市重点学科,有黑龙江省草原学领军人才梯队,齐齐哈尔市草原学领军人才梯队,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饲料作物、饲料作物品种,并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包括龙牧系列801、803、806、807、808苜蓿、肇东苜蓿,龙牧1号、3号、5号、6号饲用玉米,龙牧2号沙打旺,龙牧苦荬菜,龙江无芒雀麦、杜尔伯特扁穗冰草等25个品种,研制了配套的饲料作物饲料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及规程30余项,黑龙江省畜牧业6个主导品种和多项主推技术。“十三五”期间开展了苜蓿常规杂交选育研究,航天搭载苜蓿、羊草、冰草辐射诱变研究,辐射诱变紫花苜蓿、羊草、沙打旺,利用苜蓿愈伤组织诱变筛选抗寒苜蓿细胞系研究,在黄花苜蓿抗逆分子机理研究,紫花苜蓿土壤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多个植物功能基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为了开展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已投入各项经费共计200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了高产创建新机制及多层次推广新模式。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推广了选育的紫花苜蓿、羊草新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和混播技术,计推广种植苜蓿、羊草等人工草地 65 万亩,累计获纯经济效益21144.54 万元。抗寒、耐盐碱基因的的转化应用以及优质、抗寒、耐盐碱、高产等特性的新品种的培育仍需3-5年的时间,预计需要再投入经费约200万元。

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符合当前黑龙江省草业、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加之我省“两牛一猪”等战略的实施,都将需要大量的优质、高产、抗逆牧草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挖掘牧草抗逆基因,收集国内外早熟、耐旱、耐寒牧草品种及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了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牧草新品种,为我省草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牧草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在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空气、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结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省及寒冷干旱区提供了优质高产抗性强牧草新品种和混播高产栽培及生产配套技术,大大推动了我省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对维护我省的乃至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牧草新品种的使用权可一次性转让,牧草新品种以及配套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项目成果也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进行转化,项目组负责牧草新品种的培育以及配套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企业需要有成熟的牧草生产和栽培管理技术,拥有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以及健全的牧草和种子销售经营网络、模式、经验和售后服务体系。

牧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需要70万元,牧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需要30万元。预期效果:项目实施后育成高产、抗逆、优质突破性牧草新品种,形成“企业+科研院所+农户”的专业生产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应用新模式;项目完成时,成熟运用与新品种配套的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企业的销售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和服务体系,提升新品种的知名度,达到一定的推广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