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遥宇航星座计划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9-23 16:16:02
基于GNSS的大气与海洋环境探测系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外已初步完成星座部署工作,国内尚未开展星座研制计划。2019年3月份,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在成立之初即启动了云遥宇航星座计划项目建设工作。云遥宇航星座计划项目团队开展了从 “载荷研制→卫星搭载→数据反演→数据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建设与整合,项目目标是建成在轨运行80颗卫星的全球组网星座(目前已有一颗业务星、一颗业务载荷在轨运行),项目力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辅助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全球实时大气层、电离层以及海洋反射探测系统;项目服务于全球气象预报及地震短临预报,云遥宇航星座计划建设完成后将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性优于20min的地震短临预报信息及气象预报信息,数据反演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国内唯一一家具有GNSS掩星探测载荷、GNSS海洋反射探测载荷研制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商业公司;2、突破了底层大气掩星探测技术瓶颈,并应用于两颗在轨卫星;3、研制成功了多频双极化GNSS反射探测载荷,并已在轨运行;4、产品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具备大规模快速组网条件。
1、项目主要完成80颗GNSS气象探测载荷组网工作,组网完成后可具备全球气象数据、地震探测数据20分钟更新,海洋数据30分钟更新的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气象+海洋探测星座;2、组网完成后可探测3000万个掩星事件/年,300万个海反事件/年,数据直接产值不低于15亿/年;3、开展面向行业的气象服务,打破国外垄断(航海、航空领域目前都是由日本WNI公司提供气象服务),开展国产化行业气象服务,国内每年行业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在百亿以上,预期天津云遥宇航可占有10%左右的市场份额;4、开展数据应用平台的建设、推广工作,将GNSS掩星及海反探测数据与光学、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综合探测平台,提高系统大气与海洋环境的探测精度。协同其它总体单位共同开展数据应用推广工作,辅助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将天津市打造为国家级“大气与海洋环境探测应用中心”,形成标准的“地震短临预报信息、大气预报信息、海洋环境信息”产品。
李峰辉(CEO):天津大学博士,曾就职于航天五院,中国第一颗地震卫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GNSS掩星探测载荷项目负责人,中国第一颗商业GNSS探测载荷负责人。郭鹏(联合创始人):上海天文台教授、博导,20年从业经验主持科技部86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两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一项、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一项,北京市城市气象科学研究基金一项等。李兴国,副总经理:硕士、王鹏程,副总经理:硕士、李一路,算法工程师:硕士
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2019年确认收入100万左右,2020年收入800万元左右。 p 2023年底完成组网计划,2024年可以实现80颗星的全收入p 2024年以后一方面增加卫星数量,一方面开始精准服务。我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颗卫星“天津大学一号”卫星搭乘“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也是天津市第一颗卫星,该卫星具有成本低(350万,包括发射费用)的优点。“天津大学一号”卫星在一天内可探测大气掩星事件1000个左右我司为国内唯一商业GNSS掩星探测载荷成功研制单位结束目前已完成四次搭载发射。
4000万元,用于卫星的批量生产、地面测运控费,主要用于30-40颗业务卫星研制以及发射,其余用作市场营销以及团队的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