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黑木耳和猴头菇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黑木耳酶解法生产东北黑木耳饮品的生产工艺,研制获得高品质的东北黑木耳汁饮品(黑木耳汁的固形物得率达9%以上)。建立了颗粒饮料悬浮的稳定体系,研制了东北黑木耳-银耳双耳颗粒悬浮饮料产品,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建立了猴头菇-山楂复合饮品生产配方,研制了东北猴头菇-山楂复合饮品。猴头菇山楂饮品,饮料质地均匀、不分层、不结块,口感柔和,易于被消费者接受。获专利1项《一种双耳颗粒悬浮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610200815.3;
可为经销商提供黑木耳和猴头菇酶解技术、黑木耳和猴头菇饮料生产技术、专利技术或者代加工饮料产品。
1.自行转化。根据需求采取一次性技术转让,双方协议定价。
2.定向研发。根据地域、环境区别一地一策,采取不同菇粮品种搭配组合;按企业需求联合研发,阶梯式转化,采用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开发模式。
3.科技孵化器。以技术培训为基本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人才培养,可建设科技工作站、派遣科技特派员。企业委托研究团队组织实施,企业支付必要的专家咨询和差旅等费用。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项目列入2021年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联合引导项目,项目编号为LHYD-2021058。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群体庞大,并发症多且严重,传统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大、治疗时间长,双镜联合技术(ERCP/EST/EPBD+LC)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如何更好的服务这类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术(E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胆汁炎性因子的影响,旨在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研究的意义: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复杂的胆道疾病,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极少可以自行排出,手术干预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EST/EPBD+LC双镜联合技术逐渐成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EST技术较为成熟,对于部分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也可采用,但是EST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效果更佳取决于操作手法,因此,操作简便、快捷的EPBD取石技术终是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要求。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通过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术(E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通过BI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黑大公路乌裕尔河大桥和K320+600~K325+250段建立BIM模型对设计文件进行工程量的复核,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全部研究内容,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通过BIM建立模型,针对该项目桥梁的复杂性、重复性、多样性等特点,制定包括箱梁参数化族、横隔板参数化族、自动排梁等一套研发方建立BIM模型对原设计文件从尺寸、工程量进行全面复核,实现工程量清单的提取;
2)课题研究过程中,已有数据导入遇到困难,课题组攻克了难题,自主研发了《BIM三维道路模型智能生成系统》,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系统可快速生成三维模型,将已有的二维道路设计模型快速转换成三维模型的系统,系统基于CIVIL3D软件的路线智能读取插件,通过该插件我们可高效便捷地将国内传统的路线设计软件所输出的成果直接导入到CIVIL3D软件中,实现BIM公路设计软件的本土化转变。本课题制作的"三维道路模型智能生成系统"为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业界多方及Autodesk公司的认可,为行业同仁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地化工具,分享并交流先进技术和创新思想,助力BIM在中国交通领域的高速发展;
3)在我国公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课题组展望BIM未来发展,发展趋势可能会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移动技术来获取数据;第二,数据的获取;第三,云端技术;第四,数字化现实捕捉;第五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