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用于建鲤2号鉴定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及应用

一种用于建鲤2号鉴定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及应用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品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9-09 11:22:52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成果发布人| 陈曦 | 2022-09-09 11:22:5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鲤2号鉴定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分子标记组合包括13个SNP分子标记,依次为第1 13SNP分子标记,待测建鲤含有13个SNP分子标记中7个及以上SNP分子标记即为建鲤2号。本发明通过鉴定建鲤2号特异性分子标记,能准确鉴定出建鲤2号,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鉴定成功率高等优点,建鲤2号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对建鲤2号种源可控、养殖推广、育种方案的制定和育种计划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鲤2号是2021年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GS-01-004-2021),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优等特点。建鲤2号是通过群体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在选育过程中,含有13个标记中的7个及以上标记基因型的建鲤生长速度显著快于7个以下标记基因型的建鲤,以聚合7个及以上标记为目标,对建鲤进行多代选育,因此含有13个标记中的7个及以上标记基因型是建鲤2号新品种的特征。

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的一个鲤新品种,也是我国养殖鱼类杂交选育成功的第一个品种。它以荷包红鲤和元江鲤为亲本,通过多系杂交、选育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再经横交固定而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鲤品种,1996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其它鲤品种相比,建鲤体型偏长,生长快、易起捕、抗逆性强,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进行养殖,被农业农村部审核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品种,已在我国多地养殖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鲤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水产新品种(GS-01-004-2021),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优的特点,适宜在我国建鲤养殖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与建鲤相比,12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7%;体长/体高平均值3.11,保持了建鲤的长体型。与配套的养殖良法相结合,建鲤2号推广养殖面积1万余亩,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20%,为我国鲤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养殖品种。

从外形上看,建鲤2号与建鲤相近,两者很难区分,生产中如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建鲤2号与建鲤之间杂交,导致种质混杂,建鲤2号新品种优良性状退化。另外,建鲤2号亲本多代繁殖后,子代性状也会出现变异,如何进行提纯复壮?如何进行种源可控?这些问题都集中到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如何准确鉴定建鲤2号。

故本发明在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人:唐永凯 李建林 李红霞 王美垚 于凡 苏胜彦 冯文荣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系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淡水渔业研究机构。前身为“太湖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1978年建立于无锡。因单位撤并及隶属关系,先后有“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个称谓,1984年改为现称。“八五”以来一直位列“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2002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1)本发明通过克隆生长相关基因片段,筛选SNP位点,寻找适合酶切的SNP位点,设计引物,PCR扩增,酶切,对酶切产物进行分型,通过判断分型产物中标记基因型的数量判断是否为建鲤2号,即含有13个分子标记中的7个及以上标记基因型标记为建鲤2号新品种。

(2)本发明建鲤2号通过群体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记。通过群体选育得到含有13个标记中的7个及以上标记基因型的建鲤生长速度显著快于7个以下标记基因型的建鲤,因此确定了含有13个标记中的7个及以上标记基因型的建鲤为建鲤2号。本发明是对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可对新品种推广和产品打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实施开发应用,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方目标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期待有意愿的企业或合作单位进行合作推广或者进行产品生产。考虑合作转化、许可+合作等转化方式与企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