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用微生物菌剂液体剂型产品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以解决产品保质期短、贮运费用高,以及难于与现行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工序配套等技术问题为目标,采用过滤法进行菌体分离,大幅度减少后期菌体的干燥量,达到减少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的目的,实现稳定生产。
本产品将基于申报单位现有设备情况开展,主要进行生产工艺捋顺、生产线改造、生产设备加工或引进、生产工艺制定、过程监控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推进农用微生物领域新产品开发、提高液体发酵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增加创收能力。项目完成后,形成超高浓缩固体菌剂生产线一条,产品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型,亚砷酸注射液(As2O3)是我国自主研发对APL疗效显著的国家二类新药,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毒副反应,增加了死亡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如何改善其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降低死亡率,实现个体化治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As2O3(溶于水为AsIII)在砷甲基转移酶(As3MT)催化下,可生成三价一甲基砷酸(MMAⅢ)、五价一甲基砷酸(MMAⅤ)、三价二甲基砷酸(DMAⅢ)和五价二甲基砷酸(DMAⅤ),AsIII和AsⅤ可通过还原氧化而相互转化。不同形态的砷化物的毒性差异显著,砷化物的毒性与其在存在形式(形态)息息相关,对体内砷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进行检测,为用药方案调整依据,实现个体化用药意义重大。As3MT是砷代谢的重要酶,目前,其基因多态性与砷代谢的关系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该项目结合体内砷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研究,对As3MT的基因多态性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治疗APL中的代谢及疗效影响,这在预测毒副反应、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APL临床精准治疗、提高As2O3对APL患者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APL临床治愈率等,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该项目解决了体内AsV、AsIII、MMAV、MMAIII、DMAV、DMAIII等各形态砷化物在生物样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用AD 神经细胞模型和AD转基因动物模型,完成体外和体内两个层面实验,探讨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对BACE1-
AS 的影响及Aβ增加的机制,以及应用GLP-1 干预条件下,BACE1-AS对Aβ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 创新点:本实验着眼于GLP-1 对BACE1-AS的影响,研究GLP-1 对细胞和动物模型中Aβ 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以BACE1-AS 作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具有无限的临床价值,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进一步验证BACE1-AS、BACE1 、NF-κB和Aβ在AD中高表达。研究BACE1-AS对BACE1和Aβ的调控作用。研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致BACE1-AS高表达对BACE1和Aβ的调控和调控的机制。研究GLP-1对BACE1-AS、BACE1和Aβ的调控作用研究在GLP-1干预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对BACE1-AS表达的影响及表达结果对BACE1和Aβ的调控和调控的机制。发表多篇国家级期刊或sci文章。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