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中的农残及重金属污染,是造成人参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制约我国人参走向国际的主要障碍。人参中的农残及重金属污染,是造成人参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制约我国人参走向国际的主要障碍。完成了中试生产和田间示范的生防菌株,为防治人参锈腐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等真菌病害的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基本科学依据;对改良人参品质,提高人参产量,对我省绿色中草药的生产和持续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技术研究筛选获得生防菌株X1和B59,X1菌株及生产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研究确定了2菌株的发酵工艺,并在人参种植中应用,有效防治人参锈腐病和枯萎病。将微生物生防菌株引入中草药根部病害防治,为优质高产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 中草药生产:寒地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市场需求,但往往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通过应用该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中草药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状况,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
- 农业抗病促生:该微生物菌剂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促进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 土壤修复:该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有助于修复受损的土壤。
- 环保应用:该微生物菌剂可以用于环保领域,例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场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改善环境状况。
- 生物科技研发:该微生物菌剂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和功能丰富多样,可以用于生物科技研发领域,例如开发新型药物、生物农药等,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
- 经济效益:通过开发寒地中草药抗病促生双效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该微生物菌剂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农作物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该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
- 生态效益:该研究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同时,该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状况,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有利于保护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