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北斗+InSAR技术的大坝形变及周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

北斗+InSAR技术的大坝形变及周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9-02 15:04:44

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方案
方案提交机构:“科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生态赋能专业科技服务团| 李宁 | 2022-09-15 17:23:03

我国现有水库约十万座。由于库区环境复杂,坝体、坝基和坡体工作状态难以用肉眼观察出来,库区一旦出现异常状态,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旦发生溃坝垮坝,后果不堪设想,溃坝的洪水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中科星扬(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ICEYE雷达卫星数据的唯一接收和分发协议;对InSAR技术的形变测量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模型与方法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北斗+InSAR结合大坝及周边地质灾害共享服务平台,可实现面向不同部门和用户的实时灾害预测模拟与应急响应能力。通过采用本项目产品,依托北斗、InSAR监测技术及其专用设备,可有效弥补表面变形监测的短板,同时结合低功耗物联网通信技术,可全方位的建立土石坝监测的解决方案。

1.采取北斗+InSAR的相结合的形变监测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形变监测。可以高空主动监测、大范围片区扫描监测、空天指导地面传感器布设、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传输。

2.先进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

全天候/实时性:可在夜间、台风暴雨期间正常自动化连续不间断实时监测;

大范围/高精度:1500km2级范围监测,监测误差<5mm;

安全性/经济性:无需人工实地操作;一次性建成后无需为单次观测支出成本;

多视角/一体化:多种传感监测技术协同构建数据库。

3.先进的数据+硬件+软件:

多模式和高分辨率的SAR卫星资源—ICEYE雷达卫星、ALOS-2卫星、RADARSAT-2…

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系统;

自主研发的SAR数据处理、监测分析平台;

自主设计协同并发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传输技术。

该项目主要应用于水利大坝行业,重点聚焦大坝监测,还可以带动周边应用场景,包括城市安全、沉降监测等。通过采用本项目产品,依托北斗、InSAR监测技术及其专用设备,可有效弥补表面变形监测的短板,同时结合低功耗物联网通信技术,可全方位的建立土石坝监测的解决方案。

北斗+InSAR技术监测应用市场广泛,可用于大坝、管线、铁路、关键构筑物、油气、高速公路、火山现象、采矿活动、滑坡、下沉现象、建筑物、关键区域等的安全监测。

项目负责人:毕建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空间产业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ISO/TC211)委员,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TC230)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总师,“中科一号” 遥感卫星星座总师。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共享与标准化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

项目核心技术团队之一:丁琳,就职于中科院空天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学位,高性能计算和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等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曾荣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 20 余篇。有丰富的产品研发和规划经验,专注于遥感对地观测、高分光谱卫星数据处理以及智慧城市研发方面的研究。

项目核心技术团队之二:关芳,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曾任职于日本PASCO Corporation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师(PASCO Corporation 是日本航空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先导企业),现任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有10年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

项目核心技术团队之三:石振,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主要参与项目: 1.珠江流域水土保持—遥感影像数据采集、预处理及水土保持资料整编; 2.中国海监总队“钓鱼岛电子沙盘建设”三维仿真模拟环境系统, 3.河北省制图院河北省渤海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项目; 4.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战场可视化动态建模与仿真自然库系统开发建设; 5.核工业军工遥感项目信息项目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管理。

项目核心运营团队之一:刘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国际经济相关专业。曾先后任职于北京亦庄国投、华夏幸福基业、远洋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及上市公司,并担任高管职业。具有丰富的企业及项目运营管理经验。

项目核心运营团队之二:李明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法学专业。参与项目:1.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福建站前期项目落地行政工作; 2.2019年北京首届数字地球大会负责会务招商统筹工作; 3.第二届空间大数据及国际标准化国际会议负责会务统筹工作; 4.福建安溪召开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空天大数据行业应用研讨会负责会务组统筹工作。

本项目市场需求迫切,不存在市场饱和问题;技术成熟领先,特别是拥有自主数据源,不存在行业竞争问题;本项目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产业应用项目,国家政策对该领域持续支持,不存在环境污染以及环保治理等问题不存在政策风险

产品销售收益主要是产品+平台服务收益,即单项产品加监测平台收益。预计2025年项目成熟期,营业收入可达8000万元。

该项目适合在各地落地,项目所需资金计划共计6000万元。其中项目团队自筹2000万元,申请政府资金支持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