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氢燃料电池智能化管理系统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8-30 17:05:42
本项目拟通过设计智能化燃料电池能源管理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数据驱动、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设计模块化多参数协同控制策略与模块集成关键技术,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高精度管控和故障诊断,有效提升管控系统的性能,解决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源管理问题,在系统架构设计、控制算法设计、系统管理策略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项目完成产品研发以及建成投产后,将有效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够加快合肥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引领合肥市氢燃料电池快速发展,将合肥市打造为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培育安徽省燃料电池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本科技成果通过设计分布式燃料电池能源管理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数据驱动、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设计模块化多参数协同控制策略,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高精度管控和故障诊断,有效提升管控系统的性能,解决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源管理问题,在系统架构设计、控制算法设计、系统管理策略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且本科技成果拟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研发合作,中国科技大学负责技术研究,负责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的研究、以及产业化产品工艺制作产品的研究。本科技成果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智能控制、数据驱动、多传感器融合等先进技术,考虑环境噪声、参数耦合以及系统的不确定性,设计燃料电池多参数协同控制和故障诊断策略,提升现有控制策略的精度、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有效提升管控系统的性能,并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系统的使用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该成果的实施能够克服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市场预测,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燃料电池管理系统1200套,其中普通版800套,高端版400套,根据目前市场价格,今后的市场走势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预期价格燃料电池管理系统普通版3万元/台,预计产生经济效益2400万元;预期价格燃料电池管理系统高端版10万元/台,预计产生经济效益4000万元;预期配套技术服务(算法调试、技术支持等)项目产生经济效益600万元。两个产品总计产生经济效益7000万元/年,且将形成一套燃料电池汽车动力装置管理和控制解决方案,推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市场化推广,带动上游制氢、加氢、储氢以及下游销售、服务、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公司目前以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为主要研发方向,构建更加高效、安全、长寿的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合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表达与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不确定性清洁能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确定性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动力电池管理与燃料电池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在电池管理方面,通过对电池这一复杂电化学系统进行建模与描述,借助状态观测器、粒子滤波器、神经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方法,开展电池状态估计、电池健康状态和寿命分析、电池均衡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动力电池管理领域相关方法和理论的发展意义。在燃料电池方面,针对负载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开展不确定性信息的知识表达和行为描述、分布式系统的协调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应用。团队在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80余篇,技术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201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完成产品研发以及建成投产后,将有效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够加快合肥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引领合肥市氢燃料电池快速发展,将合肥市打造为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同时培育安徽省燃料电池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培育的新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稳定增加城市就业人口,且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可以缓解城市污染、增加宜居程度。
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即科技成果所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相关单位订立合作协议,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转化科技成果,并明确双方合作的责权利机制。常见的做法是,由高校院所提供具有较高技术先进性但成熟度不足的早期科技成果,并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负责持续研发,由企业发挥资金、市场优势,负责提供中试熟化、生产线、实验场地等条件,围绕目标客户需求,开展后续试验、产品试制与定型、工艺开发,负责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