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有效的组合生物技术方法,包括组织培养、固定化和水解方法来获得稀有人参皂苷。根据糖苷酶水解人参皂苷的途径,筛选到6种β-糖苷酶进行酶促水解,并将它们组合使用,可获得Rh2、Rg3、CK等10余种稀有人参皂苷,其产量范围为5.54-32.66 mg L-1。在优化后的pH和温度条件下使用固定化的糖苷酶BglPm和Bgp1,Rh2的产量进一步提高了7%,最高产量达到51.17mg L-1。
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获取多种稀有人参皂苷的平台,该体系易于放大、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了酶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相比微生物细胞工厂一般只能生产单种稀有皂苷,该方法可以同时获得10余种稀有皂苷具有优势,该策略为其它药用植物的稀有皂苷的获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项工作于2020年3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生物工程类期刊《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上。同时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也将成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血糖监测系统,帮助医生了解不同时段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发现血糖波动,评价治疗效果。通过研究HbA1c及CGMS平均血糖值与全天各时间段血糖值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对临床诊断及血糖控制情况的指导意义。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各个时间段平均血糖值与全天平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对临床诊断及血糖控制情况的指导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代表平均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通过研究全天各个时间段平均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可以进一步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更能准确的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各个时段血糖的评估。
北林业大学(东北林大,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始建于1952年7月,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与其发病后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寻求与其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提早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十分关键。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初步探明脑钠肽(BNP)前体及D-二聚体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紧密相关,为进一步探讨BNP前体与D-二聚体作为判断脑梗死预后血清学指标的可行性,本课题选取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0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BNP前体及D-二聚体的水平,记录实验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观察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之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预后。最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临床检测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BNP前体及D-二聚体作为脑梗死预后血清学指标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的人群日益增多及老龄化的加速,使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求一种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及时准确的判定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 N-terminal proBNP, NT-proBNP )是BNP激素源分裂后的N端片段,具有浓度高、半衰期长、敏感性高、易检测等优点;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是一种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并且D-二聚体浓度升高标
技术转让、合同、入股均可,具体资金双方协商,希望尽快落地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