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晴21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5-23 16:39:25
该品种是采用粳稻品种日本晴与普通野生稻杂交构建的高世代遗传群体,后代材料中与田间紫色变异株杂交,经过7年14代系统选育而育成。2010年起,每年夏季和冬季分别在北京和海南三亚种植并回交,结合分子标记选择,BC3代选择紫色性状突出单株,杂交后后代单粒传自交筛选,通过系统选育,获得所有农艺性状稳定,植株整株叶鞘、叶片、茎均呈深紫色,穗部抽穗期为深绿色,蜡熟期为浅黄色,颖壳为浅黄色的株系。产量适中,耐盐性强,综合抗病性好。作为景观稻田画专用品种颜色鲜艳,命名为“紫晴21”。
紫晴21为中粳型常规水稻。分蘖力强,株高11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千粒重30克左右,谷粒细长,全生育期140天左右,强耐盐、抗稻瘟病,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整株颜色深紫至浅红,与常规水稻品种相比颜色鲜艳;与其它稻田画专用彩色稻种质对比,后期紫色颜色持久明显,种子亩产400公斤以上,产量提高30%以上。
紫晴21 耐盐性强。0.3%盐浓度盐碱地产量400公斤,0.5%盐浓度盐碱地生长正常,产量200公斤以上。适合沿海地区盐碱地彩色稻应用。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发展,彩色稻、稻田画的需求越来越多,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彩色稻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制种产量太低,种子价格昂贵。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产量高、颜色稳定,后期观赏性保持较好的新品种紫晴21。该品种适应性广,耐逆能力强。适合黄淮海、东北与华北区域种植。尤其是华北沿海盐碱地区域,对发展彩色稻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团队现有研究人员 5 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 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包括硕士学位 3人,博士学位2人。团队研究人员的专业涵盖了水稻种质资源、育种、遗传、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人员学历高、结构合理、综合创新能力强。
乔卫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多篇。
该品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支持下选育而成,目前已开展成果转化对接工作,未来尚需进一步开展科企合作,并加大相关基金支持,以推动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品种能够满足北方多个粳稻生态区的彩色稻品种需求,提高稻田画的观赏性,降低稻田画成本。同时在盐碱地区域推广,既有经济社会环境效应,也能产生重大的生态效益。
成果可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形式转化给有需求的种子公司或相关农业企业,将成果迅速落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