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3-21 16:34:32
该成果以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小麦赤霉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赤霉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问题,采用生物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在穗部的侵染位点、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明确了病菌毒素与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系统揭示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学与分子细胞学机制。依据赤霉病发生及不同类型杀菌剂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通过室内配方筛选和田间试验,先后开发了对赤霉病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及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合成的多福酮和戊福混配杀菌剂,并为这两种新型杀菌剂及时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不仅能够有效延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发生,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中长期依赖单一作用方式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能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该成果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在穗部的侵染位点、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2)明确了病菌毒素与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3)系统揭示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学与分子细胞学机制。
先后开发了对赤霉病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及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合成的多福酮和戊福混配杀菌剂,并为这两种新型杀菌剂及时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不仅能够有效延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发生,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中长期依赖单一作用方式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能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周明国,教授,成果第三完成人,从事植物病害化学防控研究,先后开发了对赤霉病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及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合成的多福酮和戊福混配杀菌剂,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依据赤霉病发生及不同类型杀菌剂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通过室内配方筛选和田间试验,先后开发了对赤霉病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及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合成的多福酮和戊福混配杀菌剂,并为这两种新型杀菌剂及时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不仅能够有效延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发生,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中长期依赖单一作用方式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能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已实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