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光缆或电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潮气和水有时会渗入,可能给光纤损耗特性和静态疲劳性能带来较大损害,水分一方面会对光纤产生氢损,造成光纤产生裂纹,另一方面,在低温时,还会因缆芯中存在水冻结而使光纤断裂,以及水对光缆或电缆中金属体的腐蚀等,都会有损光缆或电缆的寿命。因此,阻止水在光缆或电缆中的存在很重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无油膏填充的全干式光缆用阻水钢铝带。本项目通过简单的工艺过程直接将阻水高分子材料与不锈钢带或铝带结合形成类似“三明治”结构的阻水钢铝带材料,该阻水钢铝带吸水后迅速膨胀,膨胀后体积可达其自身体积的一百倍,由0.07毫米的干态薄膜变为7毫米厚的凝胶状态,完全充满光缆或电缆的间隙,阻断水流通道,从而实现阻水功能。能有效阻止水分纵向渗入,阻水性能好且结构简单、层数少,它是继阻水带、阻水膏和阻水纱之后出来的换代产品,是阻水高分子材料在光缆生产中应用的最新型式。
成果亮点
(1)1米样光缆24h渗水,渗入水线50-60cm;(2)断裂强度≥40N/cm。该成果已获得3项专利授权,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全干式光缆、电缆,相对于填充式和半干式光缆来说,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减轻了光缆的重量;(2)减少了光缆施工接续过程中去除光纤、光缆部件和操作工具上油膏清理的时间;(3)减少了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4)减少施工人员携带酒精等清洁物料,方便出行;(5)更利于光缆垂直敷设应用,拓宽敷设应用范围;(6)降低光缆成本。
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包海峰博士,男,1976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会委员。1997年6月获武汉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汪尔康院士课题组攻读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angMing Li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赵东元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6月就职于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任特聘教授,2013年6月调入武汉纺织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增韧树脂、光电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等。至今已在Chem. Mater., Small, Nano Res., Acta Biomater., Langmuir, Nanoscale, J. Phys. Chem. C., Nano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余篇,引用次数19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40余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