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针对现有锂电池制备效率低、研发与检测速度慢等核心问题,服务团发现“一种高通量测试电池结构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提出了一种高通量测试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结构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电池单元组成,其中一个基板设有多个凹槽,另一个基板对应设有多个凸出部,且两者均不导电,凹槽槽底及凸出部对应槽底的外壁均设有导电层,电池单元置于凹槽内,通过凸出部与凹槽配合实现电池单元与导电层的电性连接。此结构便于电池的快速组装与电性连接,同时可进行高通量测试,显著提升电池研发与制备效率。
成果亮点
该专利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与高效的制备方法。首先,电池结构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凹槽和凸出部,并在相应位置设置导电层,实现了电池单元的快速组装与电性连接,简化了电池组装流程。其次,该结构支持高通量测试,能同时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性能检测,极大地提高了筛选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此外,基板采用热塑性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确保电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每个电池单元单独连接导电线,便于单独测试与重复检测,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团队介绍
该专利的研发团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团队成员包括彭晓丽、韩江、向勇、唐晨霞、刘倍源和陈雪晶。他们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专注于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团队成员在电池材料、电化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从多个角度对电池结构和制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为高通量测试电池结构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