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废旧电池材料短流程重构再生技术

废旧电池材料短流程重构再生技术

发布时间: 2025-03-27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成果介绍
本项目针对传统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方法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三废量大等世界科技前沿问题,开展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短流程重构再生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技术发明点为:(一)发现有机酸超声强化还原-雾化重构回收机制。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有机酸浸出过程颗粒溶释机制与增溶效应,实现湿法回收方法的升级换代,大幅缩短工艺流程,减少三废排放量,提高金属回收率;(二)提出了失效相活化-表层修饰协同原位重构再生机制。阐明了废旧锂电池材料颗粒表层失效相的激活转化与原位重构机理,明晰了活化包覆协同作用及性能强化机理,开创了废旧锂电材料原位修复直接再生的新研究方向。(三)发明了机械液相活化-喷雾热解高效再生新技术。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散构融合与喷雾热解储锂结构重构机制,发现结构重构过程的传质阻尼效应并应用于颗粒组织结构调控,同步达到高效回收、离子掺杂改性、三维导电网络构筑的三重效果,实现废旧锂电材料短流程高值利用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成果在九鼎动力(江西)、天元化工-宜宾锂宝(四川)、群星化工(云南)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成果亮点
技术发明点一:国际上率先发现有机酸超声强化还原-雾化重构回收技术。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颗粒溶释与传质强化机制,实现湿法回收方法的升级换代,大幅缩短工艺流程,减少三废排放量,提高金属回收率,取得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超声强化还原浸出与雾化重构技术突破;技术发明点二:提出了失效相活化-表层修饰协同原位重构再生技术。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颗粒表层失效相的激活转化与原位重构机理,明晰活化包覆协同作用及性能强化机理,引领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原位修复直接再生的新研究方向。
团队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简称:中心) 是2016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团队面向我国能源环保领域重大战略需求,长期服务于地区经济及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把电化学科学与技术和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交叉融合,形成了电化学能源、电化学防护和电化学环保三个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应用全链条融通发展。已先后获批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德电池创新平台等国家、国际及省部级平台11个。团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50人,20余位教师有海外学习背景,获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30人。中心已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制度完善的高标准实验室,实验场地达5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电池及材料制备设备、分析仪器及中试设备共100余台套。团队先后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课题90余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