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提供了一种畜牧用喂料设备,涉及喂料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连接有转筒;搅拌机构,包括料斗和搅拌组件,料斗连接在转筒顶端,料斗设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搅拌组件设置在料斗内;定量投料机构,包括传送带,传送带设置在出料口的下方,转筒的一侧设有喂料口,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喂料口外,传送带的机身两侧与转筒连接,传送带、转筒和料斗包围形成送料通道,传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设有若干分隔板;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与转筒传动连接,以带动转筒转动,将饲料推回至可食用范围内。本发明的设备集成了搅拌、定量投料和推料三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饲料投喂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软件方面,使用了深度相机对这些草料堆进行了全面的采集,获取了深度图和RGB图像。深度相机能够提供每个料堆的三维空间信息,结合RGB图像,可以对草料堆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准确的捕捉。这些图像数据被用作后续模型训练的基础,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最终,通过整合深度相机采集的数据、YOLOv8模型的识别能力以及点云数据的处理技术,预期能够实现对剩余饲料的快速、精确质量估计。这一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提升牛场的饲料管理效率,减少人工干预,还将
通过融合饲料搅拌机构、推料机构及定量投送机构,能够自动完成饲料的混合、推料和定量投喂,提高喂养效率,减少饲料浪费,同时保证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摄入,具备高度的系统集成性和自动化程度,以降低操作难度和维护成本。基于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设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饲养的精准化水平,避免因人工操作熟练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饲养水平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精细化的满足肉牛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提高肉牛养殖质量,实现饲料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利用,在满足养殖需求的同时节约饲料的使用。总的来说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通过这种智能化的方式,牛场的整体运营效率将大幅提升,为其带来更高的效益与竞争力。
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与博士后3人,研究生2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设施与果园作业智能专业装备,养殖巡检与智能生产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省部级重点研发和国际合作项目,已研发装备与系统20余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1项,成果转化5项。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5-03-26
综合评价
综合来看,该科技成果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产业化转化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通过采用深度相机、先进的图像识别及点云处理技术,实现了对饲料剩余量的快速估测和精准控制,突破了传统饲喂设备在混料和推料环节存在的不均与低效问题。科技成果成熟、系统集成度高,能够在无人值守条件下稳定运行,为养殖场提供高效、精准的饲料管理解决方案。
市场前景广阔,适应当前畜牧业智能化升级趋势,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投资风险较低,但在大规模推广前应进一步验证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耐用性,同时关注与现有智能牧场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总体而言,该科技成果技术成熟、转化效益显著,是推动智能畜牧装备升级和养殖效益提升的重要突破,值得大力推广和持续投资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