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皖芥3号生育期203天,植株半直立,株高82cm,株幅88cm。莲座叶数26.7片,叶片绿色、边缘紫红色,花叶,倒披针形,叶裂刻为全裂,叶缘齿状为复锯齿,叶面无蜡粉,微皱,叶背叶脉处有少许刺毛,叶柄为绿色,叶柄横切面形状为细窄圆,不接球,平均分蘖数15个。叶长79.3cm,叶宽21.7cm,叶柄长9.7cm,叶柄宽2.3cm,叶柄厚0.73cm,芥菜叶柄脆嫩,香味浓郁,芥辣味适中,抗病性较强,较耐抽薹。
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2℃,当温度高于25℃时,会出现生长迟缓,影响菜品质量;当温度低于12℃,会抑制植株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生长期越短,反之则生长缓慢。江淮地区,8~10月均可播种,播后25~35天定植。一般进行露地越冬栽培,次年2月初至3月上中旬采收。
皖芥3号属于腌制、干制型芥菜,食用器官为叶及叶柄。平均单株鲜重1650g,667m2产量6500kg以上。
成果亮点
“皖芥3号”芥菜凭借其高产、优良品质、抗病性强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展现出巨大的推广潜力。它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冬闲田”,还能通过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品种。
团队介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现有22人,其中研究员 6 人(二级2 人),副研究员 3 人,博士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神农青年英才1人,省特支计划A类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合芜蚌创新人才1人、省创先争优奖1人;团队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主持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参与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国园艺学会华耐科技奖特等奖1项:“中小型西瓜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 2019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江淮流域设施番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乌菜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 2020年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第三)、“江淮流域设施辣椒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2021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五)。系列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1000万亩,部分品种和技术成为主产区的主栽品种或主推技术,带动农民净增收20多亿元。入选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安徽省特支计划A类领军人才、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享受国贴;荣获省直机关十大杰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