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项目成功制备一种应用稀土配合物制备纳米荧光纤维,以聚丙烯腈和稀土配合物为原料用静电纺技术来制备,所述稀土配合物由苯并噁嗪、1.10-菲啰啉和稀土硝酸盐复配制得。由于稀土配合物发光的“天线效应”,使其具有发光谱带宽、色纯度高、激发态寿命长、吸收激发能量强、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其发光强度远高于传统发光材料,并能与高分子溶液有效互溶,为制备性能稳定的荧光纤维奠定了基础;本发明采用苯并噁嗪和1.10-菲啰啉与稀土元素形成配位化合物,热稳定性好,能够形成配体与稀土离子间有效的能量传递,并且能有效的与高分子溶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发光纤维。纳米纤维尺寸效应十分显著,在光、热、磁、电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特性,在生物、电子、能源、航空、食品、医药、防伪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成果亮点
该技术所制备的荧光粉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生物体环境和谐共存,减少潜在的生物排斥反应,而且其发光强度显著高于同类产品,确保了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都能提供明亮且稳定的荧光效果。此外,该荧光粉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了高效且成本控制得当的技术手段,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既满足了高性能需求,又兼顾了成本控制,为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介绍
张晶晶,硕士生导师,1982年出生,2013年12月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大连市科技之星。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一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及横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4项,曾参与研究的产品:数字行程控制陶瓷涂层活塞杆液压缸,通过水利部鉴定【鉴字(2008)63号】,并投入批量生产。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