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灌区盐碱地灌排协同节水控盐系统

灌区盐碱地灌排协同节水控盐系统

发布时间: 2025-02-20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行业领域:
现代农业
成果介绍
针对灌区灌排失衡引发的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本团队提出灌排协同节水控盐系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地下水位高、灌排不协同导致的农田次生盐渍化重、产能低等难题。该系统技术要素如下: 水联网灌排协同渠沟水闭环利用:基于 “水联网” 构建渠道、沟道等互联通道,输送排放黄河水、沟水等多水源。 水盐智能精准监测:运用先进传感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土壤温、湿、盐,灌溉水量、水质,地下水埋深及工况。 灌排协同精准控盐智能自动控制:借助自动化控制与无线网络通信,集成 Web 与 App 双控,无人值守,自动控制灌溉排水设备,保障精量灌排准确、及时、高效。 高盐尾水无害化处理:以反渗透技术为核心淡化处理,实现高盐尾水资源化利用,高效洗盐。 低碳动力单元:由风、光、电、储组建供能微网,采用光储直交柔等技术,确保源网荷储互动,多能互补,为系统供电。 多水源灌排协同联合调用模型:综合多水源供给条件,依据水盐监测反馈,进行灌排控盐决策,整合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控土壤盐分。
成果亮点
 在番茄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中,多品种融合检测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不同品种番茄的形态、色泽、生长特征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分析与融合,能够精准识别各类番茄,为种植管理提供针对性依据。轻量级高效模型的构建,则致力于在保障检测精度的同时,极大降低计算资源的消耗。其精简的网络结构设计,使得模型运算速度大幅提升,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番茄相关数据。​ 边缘计算优化部署让番茄检测更贴近生产一线。将检测模型部署在边缘设备,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实现数据的本地快速处理,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高帧率实时检测技术确保了在种植过程中,能够以高频率不间断地对番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及时捕捉细微变化。​ 与此同时,创新性灌排协同体系为番茄产业解决盐渍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智能精准监测通过构建水盐动态感知网络,实时掌握土壤水盐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智能自动化控盐,能够依据监测数据精准调控灌排,保障高效灌排的同时降低盐分积累。高盐尾水资源化利用,将原本有害的高盐尾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有效破解农田盐害。低碳供能系统,以绿色节能的方式推动灌排体系运转。
团队介绍
团队带头人冯克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遥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标委员会委员,《灌溉排水学报》编委,《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优秀青年编委,宁夏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国家公派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慧水利、数智农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团队目前研发人员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8名。拥有GPU高性能计算,农业表型等科研设备35台套。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5-03-25

杜远鹏

山东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该成果研发出来灌排协同节水控盐系统,通过构建水盐动态感知网络,实时掌握土壤水盐变化,依据监测数据精准调控灌排,保障高效灌排的同时降低盐分积累,将原本有害的高盐尾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有效破解农田盐害,以绿色节能的方式推动灌排体系运转。对干旱半干旱盐碱地栽培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较成熟。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