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葡萄疏花采收机器人

葡萄疏花采收机器人

发布时间: 2025-02-19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创业融资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著作权,新技术
行业领域:
现代农业
成果介绍
葡萄疏花采收机器人是一种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械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旨在解决葡萄种植中疏花和采收环节的效率和品质问题。该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葡萄果穗和花柄,并根据农艺要求进行疏花决策。其疏花末端执行器装置采用刚性和柔性元件相结合的设计,既能保证操作的精准性,又能避免对葡萄植株造成损伤,解决了传统葡萄疏花无机可用的难题。在采收环节,机器人通过葡萄识别与采摘点定位技术,实现了鲜食葡萄的精准识别、分割和无损快速采摘。同时,结合葡萄成熟度分级检测技术,机器人能够自动判断葡萄的成熟度,确保采收的葡萄符合市场需求。此外,机器人还配备了模块化设计的袋中袋包装装置,实现了葡萄的无损打包作业。采摘后的葡萄可直接分级包装,并从50厘米高度安全落入收集框,避免了传统采摘后再分级造成的二次损伤,确保了葡萄的新鲜度和品质。该机器人的研发不仅提高了葡萄疏花和采收的效率和精度,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果实损伤率,推动了我国鲜食葡萄种植的智能化与产业化进程。其模块化设计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葡萄品种和种植环境,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
成果亮点
根据葡萄疏花农艺要求,提出疏花决策、疏花夹持点识别与定位方法,设计了刚性和柔性元件相结合的疏花末端执行器装置,研制了葡萄疏花机器人,解决了果穗和花柄的快速、精准检测难题和葡萄疏花无机可用的现状;针对葡萄识别精度低、采摘点定位技术难、无损包装设备缺乏的关键问题,开发了葡萄识别与采摘点定位技术和葡萄成熟度分级检测技术,实现了鲜食葡萄的精准识别、分割和无损快速采摘;设计了鲜食葡萄无损采收一体机的袋中袋包装装置,实现了葡萄的无损打包作业;研发了模块可切换的葡萄疏花分级采收机器人,采摘后直接分级袋中袋包装,包装后可从50cm高度落入收集框,提高了采摘后葡萄的收集效率,避免了采摘后再分级的二次损伤同时确保了新鲜度,实现了智能化葡萄精准疏花和无损分级采收,推动了我国鲜食葡萄采摘机器人技术进步与产业化进程。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葡萄智能化生产需求,突破葡萄自动化、智能疏花管理与采收作业的关键技术,研制模块可切换的葡萄疏花分级采收机器人,有望解放生产力,推动葡萄生产方式变革,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介绍
本团队(智农AI科技创新团队)由刘平教授于2018年成立,团队共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后2人,在读研究生近20人。团队主要从事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聚焦设施园艺管理采收机器人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发、作物表型智能解析,研究工作连续性较好,理论研究逐步系统深入,农业技术应用初见成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良种工程)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2项(累计财政经费近20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获各类科技奖励6项,撰写并发布了《采摘机器人》团体标准,3项成果转化应用,辅助育成小麦新品种2个。首创了葡萄疏花末端,开发了末端可切换的设施园艺管理与采收机器人,提高了葡萄管理和收获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5-03-25

刘继展

江苏大学

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成果对葡萄产业行业的智能化生产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较强,技术具有一定成熟度,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目前仍为产品空白。 成果可独立为疏花、采收两个技术与产品,其中疏花机器人竞争力和技术成熟度强于采收机器人,可优先投资。采收机器人面临一定的竞争,并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现场适应性和作业效率。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具有一定的转化成熟度,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