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硅氧烷聚碳酸酯

硅氧烷聚碳酸酯

发布时间: 2025-01-02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股权融资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
成果介绍
硅氧烷聚碳酸酯(简称硅氧烷PC)是采用光气界面缩聚法,在共聚过程中将硅氧烷嵌入到PC分子结构中。其分子结构中既含有双酚A基团,又含有硅氧烷链段,相对于传统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而言,它既有聚碳酸酯的韧性、耐热性,同时又具有润滑性、加工稳定性、阻燃性、耐低温等特性。由于独特的化学结构,硅氧烷PC在-50℃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能够满足恶劣环境的安全使用要求。硅氧烷PC优良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国内相关领域装备升级和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极具市场和应用潜力。
成果亮点
酚含量 ≤300ppm ≤100ppm; 氯化物 ≤50ppm ≤5ppm;铁离子 ≤20ppm ≤2ppm;分子量 27000-37000 27000-37000;胺含量 4ppm 4ppm;挥发物 ≤0.3% ≤0.3% 以聚银公司硅氧烷聚碳酸酯产品为原料生产出的改性材料可与沙伯基础进口产品相媲美,部分指标甚至优于相应的进口产品。
团队介绍
南海研究院是教育部支持、工信部批准同意、海南省教育厅及三亚市政府、招商海南合作共建,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在学校批准和授权范围内,南海研究院代表学校在海南省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任务。 南海研究院坚持“国家(海南)所需,学校所强”,立足三亚,辐射南海,瞄准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充分融合海南和学校优势,重点围绕南海维权装备技术、深远海信息技术、深远海能源和资源开发装备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旅游装备技术等方向,开展深远海装备技术创新应用,开展深远海领域科技自主科技创新,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培养深远海领域高层次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航天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宇航学会) 评价时间:2025-04-19

姜军

中国宇航学会

副秘书长

综合评价

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新颖,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符合当前政策发展要求,值得支持推广,建议投资强化其产品应用及相应产品开发,并加大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