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海丰黑糯2号属系统选育常规黑糯稻新品种。全生育期在海南作早稻种植140-145天,比中科黑糯1号(CK)长3 天,作晚稻130-132天,比中科黑糯1号(CK)长2天。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株型集散适中,叶姿挺直,分蘖力较强,种皮黑,谷粒有芒,后期熟色好。亩有效穗数14.81万,每穗总粒数157.6粒,每穗实粒数131.4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4.0克。经过试验、试种和示范表明,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适应性广、种皮黑、糯性好等优点。该品种配套技术成熟,应用前进广阔。
成果亮点
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报告:海丰黑糯2号出糙米率74%,整精米率58.7%,直链淀粉含量1.2%,胶稠度100mm。蛋白质8.75%,Fe含量13mg/kg,钙含量136mg/kg,硒含量0.028mg/kg,钾含量0.34%,锌含量501mg/kg。检测了17种氨基酸,总和为6.74%,其中谷氨酸含量1.36%。综合鉴定结论为优质黑糯米。
团队介绍
热带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团队自200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海南全省野生稻调查、收集和保护,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基地初步建设了“省级热带野生稻种质资源圃”,收集3000余份野生稻资源入圃保存(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指导6个市县建立普通、疣粒和药用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育成含有野生稻基因的不育系海野A、红米稻新品种海农红1号、高产高抗杂交稻特优2011通过海南省审定。参与获得“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获得海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1项,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野生稻保护和利用做出重要贡献。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