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现有市售产品中,壳聚糖、海藻纤维以粉末、短纤、丝束居多,PLA以粉末、短纤、长丝居多。因此,为了获得强力高、多功能的纱线,以更好的发挥壳聚糖、海藻酸纤维、PLA在的组织工程、生物工程中优良的性能,综合现有市场纤维品种,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医用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钙纤维复合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粗纱、细纱、浆纱工艺流程。先将脱乙酰度较高的壳聚糖、海藻酸纤维加工成粗纱,再将粗纱与PLA长丝在紧密纺细纱前罗拉处并和加捻成纱,纺制PLA/壳聚糖、海藻酸纤维复合包芯纱。最后,用海藻酸钠水溶液对纺制的复合包芯纱上浆。PLA、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都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混合后,可以发挥各自的原料优势,功能互补。
成果亮点
1、加工制得的复合包芯纱、不添加交联剂将壳聚糖纤维与海藻酸纤维复合在一起,把壳聚糖纤维、海藻酸纤维、PLA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包芯纱具有包芯长丝和外包短纤优良的性能。芯纱PLA提高了混纺纱的强力,紧密纺减少了混纺纱的毛羽。
3、采用海藻酸钠水溶液上浆后,浆液渗透性能良好,粘度稳定,成膜均匀,毛羽少,纱线强力提高,无须退浆。
4、采用海藻酸钠水溶液上浆后,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的氨基质子化而使纱线带正电,在碱性条件下,海藻酸钠上的羰基电离,而使纱线带负电荷,包芯纱具有pH调节带电性的特性。
5、制备的纱线强力高、毛羽少、生物相容性好,适于编织成管状支架材料或采用机织、针织的方法加工成织物,在生物工程、组织工程、伤口修复、医用敷料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本发明的特点所在。
6、由本发明制备的纱线在编织机编织的管状织物,断头率0,管径均匀,生物相容性好,毛羽少。
团队介绍
王迎,女,1976年生。2005年11月大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10-2012年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进修。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晋升为教授,2020年获批博士生导师。现为“纺织科学与工程省一流学科”新型纺织加工技术研究方向负责人,纺织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新型纺纱技术与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交叉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多维度多尺度微-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及功能产品开发,成功应用在指纹识别、荧光警示、保暖、光电及热电转换等功能纱线及智能纺织品研发领域。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委科研项目、企业横向项目多项。2012年,团队在大麻脱胶方面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2019年-至今《上海纺织科技》编委。目前,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联合基金、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