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热科2号”香蕉新品种

“热科2号”香蕉新品种

发布时间: 2024-12-04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新品种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目前我国主栽香蕉品种相对单一,‘巴西蕉’、‘威廉斯’这2个品种占我国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存在潜在的生态危险。而一些新引进或自选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在产量和商品性方面与当家品种‘巴西蕉’还有较大的差距。 2005年,课题组在三亚市凤凰镇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的一个巴西蕉蕉园(枯萎病发病率超过90%)进行病情调查时,发现了一株健康的巴西蕉优良单株,编号‘热2’,而其周围植株则连片枯死。随后挖取该蕉株吸芽,按常规组培繁殖法进行快速繁殖。 2006~2007年,温室伤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选择未发病且综合农艺性状相对较好单株吸芽进行组培繁殖。2008~2013年,连续六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试验基地(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超过95%)进行组培苗变异株筛选与农艺性状比较试验,获得一个抗性好、农艺性状表现一直很稳定的突变体单株,初步命名为‘热科2号’。 2014年6月,我们在海南省澄迈县试验基地安排了品种比较和适应性试验研究工作,以巴西蕉作为对照,试验共40亩地,其中巴西蕉3亩,热科2号37亩。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们各选取20株巴西蕉和热科2号进行了DUS测试。
成果亮点
“热科2号”是从巴西蕉组培苗突变株中选育而来的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1、特异性的说明 1.1 植物学特征 假茎高度(性状3)存在明显且可重现差异。性状差异具体如下:‘热科2号’假茎高度为312 cm,‘巴西蕉’为276 cm。 1.2 果实性状 果指长度(性状41)、果指宽度(性状42)、果柄长度(性状45)这3个性状存在明显且可重现差异。性状差异具体如下:‘热科2号’果指长度为27.3 cm,‘巴西蕉’为21.8 cm;‘热科2号’果指宽度为4.5 cm,‘巴西蕉’为3.8 cm;‘热科2号’果柄长度为33 mm,‘巴西蕉’为23 mm。 1.3 枯萎病抗性 热科2号’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小种的抗逆性,‘巴西蕉’不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小种的抗逆性,证据如下。在这40亩地中(‘巴西蕉’3亩,‘热科2号’37亩),‘热科2号’的枯萎病发病率为4.1%,而‘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高达16.4%。且在以前进行的试验中,‘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达10%~80%,而‘热科2号’枯萎病发病率为3%~15%。在进行的盆栽试验中,‘热科2号’接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不发病。
团队介绍
团队隶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研究室热带果树病害研究组。课题组聚焦香蕉和芒果等热带特色果树,研究常见或突发性病害的快速精准检测、致病机制和综合防控等,现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人,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南海名家领军人才1人,近年来主持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3项、地区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项目,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Plant Disease、Phytopathology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