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副基准自1977年建立以来,一直承担国内,主要是西南地区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量值溯源任务,保证了相关核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需要。但是,由于没有经费来源,一直未能得到更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影响量值传递。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NIMTT)在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副基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副基准装置于1977年建立,用于α、β放射性平面源活度测量的国家最高标准,也是国内技术独立研制并保存的技术基准之一。该基准复现的量值对医疗卫生、核电、核燃料生产、环境保护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基准技术团队的精心维护下,该副基准长期稳定性良好。为了验证其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双边比对,历时半年,终于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在发射率范围(2000~5000)s^-1的比对中,α的En是-0.14%(不确定度0.60%,k=2);β的En是0.07%(不确定度0.70%,k=2),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准测量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完全一致。
技术更新:更新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研制大面积的流气正比计数装置和高速计数器,提高整个系统装置的分辨时间,拓展测量范围。
数据处理优化:首次采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去除异常数据,提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自动化测量: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优化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计算评估,为国内计量部门、专业实验室提供量值溯源和检测服务。
中测院现有职工560名,高级职称以上140名。建院以来,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名,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9名,四川省人才计划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7名。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碳足迹研究科技服务团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评价时间:2025-02-18
综合评价
评价专家组综合意见
经过对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副基准研究成果的深入评估,评价专家组从科技成果创新水平、市场前景、产业化路径以及投资风险与回报等多个角度,提出以下综合性评价意见和建议:
在科技成果创新水平方面,该研究成果展现出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和创新。通过优化测量系统、更新关键组件以及采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项目团队成功提升了测量精度和效率,解决了传统放射性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此外,自动化测量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测量过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为放射性测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评价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在技术创新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市场前景方面,随着核电、核燃料生产、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放射性测量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该副基准装置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易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将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评价专家组预测,该装置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有望成为放射性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
在产业化路径方面,评价专家组建议项目团队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该副基准装置在核电、核燃料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注重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此外,建议项目团队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和风险投资,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该装置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关于投资风险与回报,评价专家组认为,虽然该研究成果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产业化过程中仍需面临市场竞争、技术更新等风险。因此,建议项目团队在投资决策上保持谨慎,注重长期回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精准定位市场、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项目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评价专家组对该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副基准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项目团队在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注重产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风险管理,以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