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近年来,针对载人密封舱在极端环境下的防腐、杀菌、热控及疏尘等需求,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涂层技术。该技术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新材料与化工学院表层改性与先进功能材料器件团队与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并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技术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载人舱内低挥发、透明、防腐抗菌多功能约束实现,镁合金舱内应用表面超薄膜层长效防腐、高发射率协同控制,以及月面极端环境的细粒径月尘高效被动清除等。这些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舱段级长效广谱抗菌、高效长寿命防腐-热控一体化、极端环境疏尘等难题。
该技术所研制的涂层体系已广泛应用于空间站舱段、舱门、镁合金结构机箱和支架等需要防护的舱内结构件,以及新一代载人飞船框段等。这一应用不仅满足了我国载人航天的迫切需求,还推动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亮点
近年来,针对载人密封舱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防腐、杀菌、热控等需求,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高性能、多功能的涂层技术,该技术成果亮点显著。
首先,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涂层只能提供被动防护的局限,实现了主动感知环境变化并自主调节、自修复的特殊功能。这种主动防护机制显著增强了涂层的防护能力和使用寿命,为载人舱的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其次,该技术针对载人舱内的多种需求,研制出了三种针对性极强的TAC系列功能涂层。其中,TAC-01涂层实现了长效防腐抗菌功能,有效解决了微生物对空间站设备及材料的腐蚀问题;TAC-02涂层则适用于镁合金等金属基材,提供了优异的防腐热控性能;而TAC-03涂层则针对月尘等微小颗粒,实现了高效疏尘功能,有效提升了载人舱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此外,该技术成果还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和论文发表,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该涂层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空间站舱段、舱门等关键部位,以及新一代载人飞船框段等结构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团队介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科创团队是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该团队由薛龙教授带领,依托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深耕特种机器人技术领域三十余年。
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自动化焊接设备短板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复杂环境下特种焊接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他们开拓出两大稳定科研特色方向:面向工业领域的移动焊接机器人技术,以及面向健康医疗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技术。
多年来,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他们研发的系列化机器人,如移动焊接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等,已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并走出国门,应用于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建设项目。
此外,团队还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完善的特种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将基础理论与动手实操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