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一种提高LED倒装芯片光提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透明衬底;采用Al靶材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含氧的以氮气为主要溅射气氛条件下,在所述衬底的第二表面沉积一层AlN薄膜,形成AlN模板;将制得的AlN模板放入高温退火设备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1500‑2000℃,退火气氛为氮气或含氮气的混合气氛,退火时间为0.5‑10小时;将退火后的衬底和AlN模板清洗后,放入生长设备中,在所述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外延LED全结构并制作至少一个LED芯片单元;在所述LED表面覆盖保护层;将所述衬底第二表面的AlN模板浸入碱性溶液中进行腐蚀,其表面腐蚀形成微纳米结构;除去所述LED表面的保护层;进行芯片划裂,形成分立的LED倒装芯片。
成果亮点
首先,倒装芯片结构消除了金属薄膜和引线焊点对光线的阻碍,使得光线能更直接地从芯片中射出。同时,通过在P型GaN层正面刻蚀凸型结构并形成反射金属欧姆接触层,增大了反射面积,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此外,透明衬底技术的引入,去除了传统衬底对光线的吸收,进一步提升了光提取效率。
这些技术创新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LED倒装芯片在相同的输入功率下能发出更亮的光,或在相同的亮度下功耗更低,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比。同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也提高了LED芯片的稳定性和寿命,使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输出。
在应用领域方面,LED倒装芯片的高效光输出性能使其在空气净化、水质消毒、医疗与生物科技以及照明与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空气净化和水质消毒方面,深紫外光线的杀菌消毒特性使其成为有效的工具。在医疗领域,它可用于制造高效的光疗设备,而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则能带来更加舒适和便捷的视觉体验。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所)成立于1960年9月6日,是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核心基地。在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彰显了其重要地位。
半导体所拥有众多国家级和院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平台为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所现有职工70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高层次人才聚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以及众多国家级杰出人才计划入选者。同时,半导体所设有多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交流合作方面,半导体所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建了近40个联合实验室。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半导体所秉承“两个卓越”和“三个推动”的办所理念,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紫外半导体光源科技服务团 (中国电子学会)
评价时间:2024-11-12
王军喜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成果在LED倒装芯片光提取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突破,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路径清晰,投资风险可控,回报预期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大产业化力度,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应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