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项目首先实现了碳载体的批量制备,后通过温和、易于放大的工艺,制备了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商业Pt/C(Johnson Matthey)的催化剂产品。该产品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解水、工业加氢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打破国际垄断控制,解决国内Pt/C工业化生产规模小、“卡脖子”等问题,为我国铂基催化剂工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推动PEM燃料电池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成果亮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是氢能高效利用的重要途经,原理就是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该过程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理论效率可达90%以上,而且是碳零排放的过程,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之一。自“十四五”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在国家的推动下,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关键材料(例如,Pt/C催化剂)对外依赖度高,产业化水平滞后,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于美、日、韩等国家,严重限制了国内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推广进程。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 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于 2006 年 7 月 启动筹建,2009 年 11 月 30 日通过共建三方验收并纳入中国科学院 “知识创新工程”管理序列的国立科研机构。2019 年 6 月 17 日,山东 省、中科院、青岛市三方签署协议以青岛能源所为依托单位,共同筹 建山东能源研究院,支撑国家能源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山东省能源科 技创新能力,服务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依托青岛能 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的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在 2020 年 12 月 17 日挂牌筹建。形成了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 源山东省实验室“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