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现代农业技术
成果介绍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组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围绕限制水稻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水稻航天搭载诱变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变基因高效精准鉴定,优良突变的有效利用,实现突破性种质创制、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开发。
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限制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关键性问题,以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为导向,在植物航天生物育种共性关键技术、植物航天育种优异种质创新与重要亲本创制、优质高产多抗广适重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植物航天生物育种发展提供公益性、高水平、全链条的科技及智力支撑。“中心”先后培育优质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种69个76次通过品种审定,其中超级稻品种4个,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近1亿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2项(授权25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6项(授权25件),发表各类论文140多篇。
成果亮点
1、首次开展了长期在轨及深空环境下水稻航天育种技术研究,揭示了空间极端环境诱发基因组高频成簇变异的分子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空间环境的生物学效应。 2、 建立了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定向鉴定方法,创制出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异新种质,提出“基因组高效变异、优良变异精准鉴定、遗传变异快速纯合”全链条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新技术体系。 3、 基于技术创新与核心种质优质,培育了系列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水稻新品种,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种产业化,有力支撑了优质稻产业发展,实现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团队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