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破裂灾变的微地震监测研究与应用成果丰硕,核心在于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的成功研制与应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岩体破裂事件的精准捕捉与定位,水平及垂直定位精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矿山安全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入探索了微地震信号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当量开采深度”等学术思想,为评价深部采场围岩应力状态和岩爆可能性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制定了针对上盘稳定性、岩爆及断层突水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标准,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在中国唯一海下开采的三山岛金矿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指导了矿山的安全生产,显著提高了矿石开采量和经济效益。近三年内,累计开采矿石量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同时生产能力也提升至万吨级以上,展现了该技术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1.研发了"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
该系统可进行真三轴应力(σ1σ2σ3)条件下煤岩力学特性、瓦斯渗流规律以及气水致裂的试验研究。为研究真三轴流固耦合条件下煤岩的力学特性、流体渗流规律及气水致裂技术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
2. 研发了"煤岩热流固耦合试验系统”。
该系统能够开展应力场、温度场和渗流场等多物理场耦合条件下煤岩失稳破坏与流体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并可实现CO2 对煤层瓦斯及页岩气的驱替与致裂试验。
3. 研发了"三向加载大型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三向不等应力的多级独立加载和倾角无级调整,可真实地模拟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的岩层移动与采动裂隙演化规律。
学院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4人。师资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5人。
近五年,学院教师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1项,牵头获批工程院中央交办重大咨询项目1项,承担企业科技攻关项目1300余项,科研到款8.48亿元。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煤矿智能快速掘进技术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矿山安全学会)
评价时间:2024-11-08
综合评价
该科技成果在微地震监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成果,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可有效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降低开采成本和环境风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建议加强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完善技术细节和产业链布局,以实现技术的最大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咨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