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砂性肥料产业化技术

砂性肥料产业化技术

发布时间: 2024-07-12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产业
成果介绍
砂性肥料造粒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项目以钙镁磷肥熔融砂性肥料为代表,突破了砂性肥料造粒颗粒强度与溶散性相协调的关键技术难题,圆颗粒产品颗粒强度好,遇水快速溶散崩解,创建了砂性材料圆颗粒中微量元素肥及土壤调理剂生产工艺技术,形成造粒工艺技术包,为我国肥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技术和产品支撑。自主研发了砂性材料专用连续化成套造粒装备,建成年产 20 万吨砂性肥料转鼓造粒工业化生产装置,实现低成本、连续化、规模化生产。为有色金属冶炼熔渣、黄磷渣、钢铁冶炼炉渣等其它砂性材料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成果亮点
创制粘结剂和溶散剂系列新材料,探明了造粒与溶散相结合的协同机制;在造粒与溶散助剂新材料创制、砂性肥料造粒关键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平台等方面实现全产业链系统性创新。已建成年产 20 万吨砂性肥料产业化大型装置,主持修订国家标准,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介绍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38人、直聘研究员13人,副教授40人、直聘副研究员19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10人;教工中具有博士学位120人,“80”后青年教师占比超过60%。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中原学者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6人,省级及以上劳模、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8人。 学院现有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有“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焦煤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和“智能矿山重型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选冶与化工”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