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煤气化细渣主要由残炭和灰组分组成,残炭可用于制备活
性炭,灰组分在改良土壤和提取关键金属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
用前景。但存在的问题是:残炭与灰组分之间相互制约,互为
杂质,影响了各自的产品性能。浮选是实现残炭与灰组分分离
的有效途径,但采用传统烃类油作为捕收剂时,面临捕收剂消
耗量高和固液界面调控难的问题,增加了煤气化细渣处置的技
术难度和经济成本,制约了煤气化细渣的规模化处置和资源化
利用。本项目基于煤气化细渣的表面物理化学特征,构建“金属
离子-极性-非极性”复合捕收剂体系,通过调控残炭和灰组分表
面性质的差异,实现煤气化细渣中残炭与灰组分的高效分离。
成果亮点
高效回收、有效解决煤气化渣固废的消纳,成本低。残炭烧失量大于 87%,灰组分烧失量小于 6%。
团队介绍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38人、直聘研究员13人,副教授40人、直聘副研究员19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10人;教工中具有博士学位120人,“80”后青年教师占比超过60%。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中原学者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6人,省级及以上劳模、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8人。
学院现有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有“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焦煤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和“智能矿山重型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选冶与化工”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