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河流系统的演变过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特别是细粒河流系统,由于其特殊的沉积物特性,对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加敏感和迅速。因此,深入研究细粒河流的快速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人类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还能为流域管理、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沉积物粒度分析、水文监测、遥感解译等,对细粒河流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观测和分析。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对河流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描述和预测。
(1)揭示了细粒河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细粒河流的沉积物输运、河流形态和水文过程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降雨量的增加会导致河流流量增大,从而加速沉积物的输运和沉积;而气温的升高则会影响河流的蒸发和补给过程,进而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量。
成果亮点
跨越式贡献:
马宏博研究员在该领域做出了跨越式贡献,揭示了细粒河流系统的泥沙运动规律和地貌动力学过程,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河流系统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位获奖华人青年学者:
马宏博研究员是AGU Luna B. Leopold青年科学家奖自2010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人青年学者,也是来自亚洲研究机构或在亚洲研究机构获得博士的首位获奖人,这一成就充分证明了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深入的气候-人类与河流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细粒河流沉积物输运、河流形态和水文过程的影响,还深入分析了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系统的影响。这种综合分析使得研究成果更具全面性和深度。
气候-人类与河流相互作用模型:
建立了气候-人类与河流相互作用模型,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细粒河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这一模型为流域管理、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团队介绍
马宏博,男,1987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水利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地球与行星地表过程分会荣誉委员会,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22年在美国多所大学做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基础理论、河流-水库-三角洲河床演变、江河防灾与治理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泥沙运动基础理论和河流防灾相关研究,在Nature Geoscience等领域主流期刊共发表文章30余篇。曾获国际华人青年水科学协会最佳论文奖,担任AGU、EGU分会场主席,首届黄河三角洲国际研讨会主要组织者,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及AGU、GSA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