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

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

发布时间: 2023-11-3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权
行业领域:
新能源产业
成果介绍
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是采用我公司依托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的“全向预应力构架式钢管塔架技术”,塔身采用全钢结构,通过引入预应力技术,缓解了焊接疲劳,提升了风塔刚性,将钢结构塔身下部设计为构架式,稳定性增强。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中的构架式预应力抗疲劳段与转换过渡段,解决了因塔架高度升高引起的共振问题,可以使塔架高度提升至160米、180米及200米以上高度,能更有效地利用风资源,同时本塔架实行创新节地技术,开启“以检代维”模式,降低运维成本。公司拥有本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申请并获得相关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同时申请国际专利,并顺利通过美国、欧洲和印度专利局授权。 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并取得知识产权; ①安全性:结构刚度大、承载能力强、避免共振。 ②经济性:运输便利安装高效、发电量增加、节约电缆成本和箱变基础建设成本、运维成本低、用钢量少造价低、利于风场改造。 ③节地性:基础占地面积小、节约箱变用地、易于拆除可复耕。 ④适应性:适用于农田、道路、河道、山区等各种地形。 ⑤环境友好性:噪音更小、可回收再利用。
成果亮点
塔架结构创新:该科技成果采用了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相较于传统的风电塔架,具有占用土地少、可利用空间大、结构稳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塔架高度提升: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的高度可达到160米以上,使得风电机组能够更好地利用风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塔架设计优化:该科技成果在塔架设计中,通过采用四点式承重分布,大大降低了对塔下农作物种植或塔下植被的影响,同时减少了铁塔实际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 适用范围广泛: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适用于跨河道、跨水塘、跨道路、农田内部、山地等不平整地面的风电项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工业化建造程度高:该科技成果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塔架的工业化程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施工难度。 综上所述,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科技成果的技术亮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创新、高度提升、设计优化、适用范围广泛和工业化建造程度高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
团队介绍
公司人员以技术型、知识型人才为主。以总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为首组成的重点项目参研小组,共计30余人参与新项目的研发。小组成员均为在钢结构制造行业中从业10-20年的技术专有人才,有丰富的技术、生产和施工经验。 同时与享誉海内外的名校-同济大学合作,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以马人乐、何敏娟教授为首的设计团队(共计两位教授、3位博士后、4位博士和3位硕士),在高耸结构设计领域拥有强大的科研设计实力和雄厚的科研人才基础。 马人乐教授简介: 1982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工民建,1984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留同济大学钢结构教研室工作。兼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钢结构设计分院副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学会常务理事、高耸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高耸构筑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研究方向是钢结构和高耸结构。 主要研究成果有:“塔桅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高耸钢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低碳能源技术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评价时间:2023-12-01

祁和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副理事长

综合评价

项目团队拥有强大的科研设计实力和雄厚的科研人才基础,该项成果结构创新、高度提升、设计优化、适用范围广泛和工业化建造程度高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