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再生能源、余热回收、低碳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了长周期宽温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体系,开发了储热单元结构设计和储热释热过程强化关键技术,形成了复杂场景下“材料制备、储热单元设计、储热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及集成能力,可实现热的综合管理及梯级有效利用。
基于对储热材料的温度适配、界面微结构设计和传热性能增强,发展了宽温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体系。研发的复合储热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可保持固体定型结构,从而简化储热系统的复杂性。
• 获得宽温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配方,实现吨级中试生产规模;
• 形成了储热单元结构设计和储热释热过程强化关键技术;
• 建成百千瓦级多能互补微能源系统、MWh级适用于高能耗行业余废热的模块化高效存储装备系统,合作建设了7MW规模弃风电制热储热清洁供暖示范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储能过程与能源材料团队长期开展储热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致力于储热在可再生能源、余热回收、低碳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涵盖从材料纳微结构到工业系统应用的多尺度范畴,形成“复合储热材料、模块储热单元、高效储热系统”的研究特色。课题组先后承担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任务、以及企业联合等课题。已发表期刊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3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复合相变储能技术入选2021年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2-01
综合评价
该成果基于对储热材料的温度适配、界面微结构设计和传热性能增强,获得宽温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配方;发展了相变过程中复合储热材料固体定型结构设计方法;形成了储热单元结构设计和储热释热过程强化关键技术,对传统供热/冷等能源管理行业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但该市场很快会出现多种技术路线,产品竞争会很激烈。
另外,因在产品产量的稳定性方面论证不足,要特别预防环保、健康与安全风险,并需要进一步明确原料、产品以及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