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研究贯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原则,通过查阅古籍,结合历史变迁,明确该方中5种药材的基原及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相关剂量、煎煮方法并确定方剂功能主治,已发表论文1篇;
2. 参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并采用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出膏率等指标,对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煎煮、滤过、浓缩、干燥等工艺进行考察,确定了物质基准最佳制备工艺,并制备了不少于15批物质基准样品进行验证,开展了量值传递研究;
3.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筛选了半夏厚朴汤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计算不同提取条件下的各样品与物质基准的基准关联度,采用AHP-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模型预测,确保了筛选的提取工艺下制备的样品与物质基准质量一致,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4. UPLC-QTOF-MS方法对物质基准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和鉴定;其次采用GC-MS技术和GC-IMS技术分析鉴定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筛选差异化合物;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采用网络药理学对其化痰止咳,治疗慢性咽炎、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预测了质量标志物。
1:基于文献与本草考证、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传统继承;成果亮点2:基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控制与水溶性成分定性定量方法的建立;成果亮点3:建立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提取工艺全局优化技术;成果亮点4:基于UPLC-QTOF-MS和GC-MS技术对半夏厚朴汤非挥发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全面分析;
李文龙,2004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海洋化学硕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获药物分析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先后在浙江大学药学院、Duquesne University、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0月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工作,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文龙课题组长期从事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研究,目前课题组正以NIR及其他光谱为主要技术手段,针对煎煮、渗漉、萃取、膜分离等中药分离工艺,以及混料、制粒、压片、包衣等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的过程分析技术进行深入、持续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申报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课题3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各1次。参与编写《中药制药工艺学》、《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等专著、教材5部。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担任《分析测试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等10余种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2-01
综合评价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