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获了我国首个超大型地浸砂岩铀矿床。矿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缘,具有矿体规模大、连续性好、平米铀量高、开采效益好等特点,创造了我国单孔平米铀量最高纪录(155kg/m2)。破除“稳定构造斜坡带”成矿理论的束缚,实现了“构造活动强烈区”找矿突破。矿床开发总体可采用CO2+O2地浸采铀工艺,为我国首个千吨级绿色地浸铀矿山产能建设和稳定运行提供了优质资源。
根据构造活动特征,伊犁盆地南缘被划分为西段相对稳定区和东段构造活动强烈区。现今发现的铀矿床大都集中分布在西段,而东段勘探、开发工作相对较少。近几年在中-东段郎卡-库鲁斯泰地区开展了部分勘探工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该区钻孔数据及物、化探测量结果,认为郎卡-库鲁斯泰地区侏罗纪地层层间氧化带发育,砂体厚度、隔水层和渗透性较好,断裂提供了较好的补-浸-排体系,且活性炭土壤测氡显示明显的氡异常。郎卡-库鲁斯泰地区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始建于1955年,是负责全国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成果资料管理的专业机构,其前身为地质部第三局、二机部三局、核工业部三局、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现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建立了我国完整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体系,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航测遥感、物化探、探矿工程、分析测试、地学研究于一体,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任务,同时还承担了核事故应急监测、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国防地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放射性勘查计量检定、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军工铀矿勘查设施退役治理等任务。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肩负着为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提供铀资源保障的崇高使命,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找铀、搞活经营、强化管理、争创一流"为工作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正在努力推进实现地质找矿、经济发展和队伍整体能力建设的三大跨越,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核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核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6
综合评价
该成果市场前景广阔,应用潜力巨大,具有转化和推广的商业价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