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白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白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1-2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针对白茶品质形成和储存陈化的基础研究薄弱、白茶加工技术装备和新产品单一、白茶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缺乏的长期技术瓶颈,组织白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项目实施,实现了白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对促进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所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任务“白茶加工品质调控技术研究”的主持单位,完成项目中白茶风味品质的主要贡献成分和形成机理、品质成分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白茶储存陈化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首次发现了8-C 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黄烷醇类(EPSF)新成分和R/S-二氢猕猴桃内酯是与白茶储存年份相关的特征性生化成分,为白茶品质的调控与提升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为白茶的科学储存和年份判别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完成白茶中γ-氨基丁酸富集强化技术和年份白茶判别技术的研发,创制了白茶系列新产品,丰富了白茶产品种类;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2篇,是本项目的主要贡献单位。
成果亮点
(1)首次阐明白茶加工关键品质成分及其形成机理,探明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白茶品质调控与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儿茶素、茶没食子素等和苯乙醇、γ-壬内酯等分别为白茶主要滋味和香气贡献成分;探明了关键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白茶清新香气和鲜甜滋味的形成机理。 (2)突破了白茶香气滋味品质提升关键新技术和新产品4项,创制了白茶加工专用新装备3套,显著提高白茶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明了利用生物酶提高白茶滋味醇厚度的加工技术,创制了花香白牡丹茶等新产品,其滋味香气品质提高了1个等级;创新白茶中γ-氨基丁酸富集强化技术,创制高γ-氨基丁酸(>***)白茶新产品,增值1-2倍;发明了白茶智能萎凋装备、白茶专用压饼装备、白茶一体化生产线等,生产效率提高2-3倍,显著提升了白茶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和清洁化水平。 (3)构建了白茶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实现白茶标准的全产业链、立体化覆盖,为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主导和参与制定了涵盖品种、栽培管理、加工、产品和储存的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
团队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团队成立于2014年。在团队首席林智研究员的带领下,聚焦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研究,围绕“三个面向”,以我国茶产业和现代茶叶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解析茶叶香气、滋味和保健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理,开展新型茶品质设计与定向加工技术研究,研发风味品质强化和保健功效强化的高附加值茶叶新产品。 团队成员先后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专家;获得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团队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园、浙江大学等多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茶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茶叶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4

袁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员

综合评价

完善了白茶风味品质化学基础理论,指导白茶风味品质提升的定向加工。进一步揭示白茶储存陈化机理,建立白茶年份判别方法,为白茶储存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提升白茶香气滋味品质1-2个等级,提高GABA等功效成分含量达2.5mg/g以上,丰富白茶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1倍以上。实现白茶标准的全产业链、立体化覆盖,规范了白茶生产,为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在福建省提升当地白茶经济效益达16%以上。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