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南方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及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采集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稻田土壤,利用ZnCl2区分非生物和生物过程产生的N2O;采用培养法测定N2O产生速率;同时使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量化区分不同途径对N2O产生的相对贡献;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评价驱动N2O产生的影响因素。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应用,从多角度揭示了稻田土壤N2O产生机制。稻田N2O产生主要来自于耕作层生物过程,由异养反硝化过程主导,其贡献率随氮肥施加量增加而降低,因此我们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减少氮肥施加量后,异养反硝化贡献率增加,进而通过添加反硝化抑制剂减少异养反硝化产生N2O从而控制稻田土壤N2O产生的方案。
1、稻田土壤N2O产生主要来自于耕作层土壤,主要由微生物过程产生,且种植中的N2O产生速率最大。
2、稻田土壤生物N2O主要由异养反硝化过程产生,其次为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其中异养反硝化过程对于N2O贡献率在夏季休耕期小于水稻种植期小于冬季休耕期,随着种植过程增加。
3、NH4+‑N与氨氧化过程贡献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是驱动稻田土壤生物产N2O过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4、提出一种在水稻种植时期减少施加氮肥量,减少氨氧化过程对于N2O产生贡献率,之后通过控制反硝化过程N2O排放,进而使稻田土壤N2O排放量显著减少的方案。
研究室以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关键污染源及其关键污染物控制为主线,耦合实验室研究、外场观测和理论模拟等多种手段,系统开展:1)大气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成因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2)柴油车尾气和固定源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3)室内空气催化净化材料和技术研究;4)大气中痕量气体源和汇研究;5)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与光催化能源转化研究。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科技服务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评价时间:2023-12-05
袁洪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
副高级研究员
综合评价
本发明对于缓解温室效应以及臭氧损耗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