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一种芦竹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去除茎叶,选取芦竹的根部位,将其粉碎至1-2cm粒径,得到芦竹根颗粒;B、采用尿素、碳酸氢铵或氨水氨化试剂对芦竹根颗粒进行氨化处理,然后通过水蒸汽加热至190-260℃,维持8-12min,得到氨化活化后的芦竹根颗粒;C、将芦竹根颗粒自然晾晒1-2天去除水分,然后破碎成粉末,过筛,将其粒径控制在80-120目,得到芦竹根粉;D、将芦竹根粉放入碳化炉中,在平面上自然铺放,将温度升至炭化温度,炭化得到活性炭半成品;E、将活性炭半成品置于转炉内,在氮气保护状态下升温至950-1000℃,在氮气保护状态下通入苯对活性炭进行孔径调整,即可得到芦竹活性炭。
成果亮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竹活性炭的制备方法,针对传统的芦竹活性炭,品质低,经济价值不高的特点,对传统的芦竹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性,一是从选料上,选用了单一的根部位作为原料,消除了根、茎、叶不同部位之间的成分差异,使后续得到的活性炭孔径更加均匀,也便于提升后续的活性处理效果;二是采用氨化+水蒸气活化的方式对芦竹根颗粒进行活化,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三是对炭化后的半成品在氮气保护状态下通入苯对活性炭进行孔径调整,最终得到的芦竹活性炭不但孔径均匀,而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团队介绍
刘缙,男,博士,副教授。山西省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山西省教育系统“模范共产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山西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Genome》、《植物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和十三五规划教材各1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省级4项。团队成员包括王亚红、王娟、付蓉、徐夏梦、李肖凡、魏熙呈、刘璐。
成果资料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山西科技服务团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28
综合评价
本实用新型将和制好的莜面用设 备切割成莜面小团,用皮带输送至成型模具内,在成型模具内受皮带传送结构和成型模具 之间的摩擦力,连续滚动经过模具,来模拟人手工搓制的过程,在出料口处莜面小团被搓制 成中间鼓起两边圆尖的结构,在通过挤压辊,将中部鼓起的部分压扁,模拟手工按压的过 程,使得最终成型的莜面鱼鱼两头尖,中间扁,本实用新型配合莜面和制设备和莜面团切割 设备使用,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满足商业化批量生产要求,制作的莜面外观美观,食用方便。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