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茶叶关键呈味物质的合成、转运及调控

茶叶关键呈味物质的合成、转运及调控

发布时间: 2023-11-16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本项目(1)系统构建了茶组植物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茶树核心呈味物质茶氨酸、儿茶素与咖啡碱在茶组植物中的演化规律;(2)鉴定了茶氨酸转运蛋白CsAAPs、CsCAT1等,系统解析了茶树中茶氨酸从根向地上部转运、在茎和叶间分配、在根细胞液泡中储存等过程的分子机理,为通过提高茶氨酸储存、长距离运输的效率的方法提升茶叶的鲜爽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3)发现茶树中丙氨酸脱羧酶CsAlaDC和茶氨酸合成酶CsTSI联合作用赋予茶树大量合成茶氨酸的能力,揭示了茶树大量合成茶氨酸的分子机理,首次实现了在非茶植物中大量合成茶氨酸,为提高茶树茶氨酸合成能力提供了功能基因和技术路线;(4)鉴定了调控茶叶关键呈味物质(茶氨酸、儿茶素、咖啡碱等)合成和积累的重要转录因子(CsHHO3、CsMYB40、CsMYB6、CsMYB184等)和代谢酶(谷氨酸脱氢酶CsGDH2、血红素加氧酶CsHO1等),系统解析了环境因素调控茶叶滋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为通过遗传改良育种和高效栽培管理措施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果亮点
茶树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等,是茶叶风味品质和健康功效的物质基础。这些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受到遗传、环境和栽培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那么,茶树为什么能大量合成这些次生代谢物?环境(光、温、季节等)、栽培(施肥、修剪、嫁接等)、叶色变异等因素如何调控这些代谢物的合成、转运和积累?这些问题背后的分子机制不清楚,严重限制了通过育种和栽培措施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围绕以上问题,本项目系统构建了茶组植物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茶树核心呈味物质茶氨酸、儿茶素与咖啡碱在茶组植物中的演化规律;系统解析了茶树中茶氨酸从根向地上部转运、在茎和叶间分配、在根细胞液泡中储存等过程的分子机理,为通过提高茶氨酸储存、长距离运输的效率的方法提升茶叶的鲜爽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揭示了茶树大量合成茶氨酸的分子机理;系统解析了环境因素调控茶叶滋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为通过育种和栽培措施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包括张照亮教授、李鹏辉教授、夏恩华教授、邓威威教授、童伟副教授、杨天元副教授等核心成员。成员均以茶树为研究对象,长期从事茶树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次生代谢和分子育种等研究,专业结构互补,通过多学科融合交叉,能够发挥各自特长优势高效开展科研活动,有利于取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年龄结构合理,骨干成员为“80后”,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团队各成员研究方向与内容各有侧重,能够高效、稳定的开展合作研究,通过长期合作在本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好的研究积累,共同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项,体现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与态势。在茶叶关键呈味物质茶氨酸、咖啡碱等的生物合成、转运与调控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团队成员近五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The Plant Journal、Critical Review in Biotechn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茶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茶叶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4

薛晨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副研究员

综合评价

项目组收集了代表山茶属几乎所有分组的 116 种物种,利用高质量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心基因深入解析了山茶属精细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山茶属植物特征性次生代谢物的演化规律,表明茶组植物特别是栽培茶树“能喝”主要得益于其中丰富多样的与茶叶品质相关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类、茶氨酸和咖啡碱等),且其高含量的积累和其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高表达以及关键调控转录因子在茶组中的显著扩张密切相关。研究为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优质、高抗、多元化茶树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现实依据。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