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究在稻蟹共作稻田底泥中PAHs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规律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揭示稻蟹共作稻田底泥PAHs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规律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选择菲作为典型代表性PAHs,构建微宇宙实验系统,基于在蟹类扰动作用下,分别考察菲在稻田底泥‑根际土的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特征,探究在稻蟹共作稻田底泥中PAHs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规律。方法:一、构建微宇宙实验系统;二、化学迁移;三、物理迁移;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优点:本发明首次建立起一套同时揭示稻蟹共作稻田底泥‑根际土PAHs化学和物理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将为污染物在农业水土环境中相关迁移方式和迁移过程的探究提供研究方法依据。
本发明目的选择菲作为典型代表性PAHs,构建微宇宙实验系统,基于在蟹类扰动作用下,分别考察菲在稻田底泥-根际土的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特征,探究在稻蟹共作稻田底泥中PAHs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规律。一种探究在稻蟹共作稻田底泥中PAHs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规律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构建微宇宙实验系统:组建实验微宇宙系统,实验微宇宙系统设有A区和B区两个区域,A区和B区之间以隔网隔开,A区设置含有菲和荧光砂混合的稻田底泥,荧光砂用以模拟含有菲的污染物底泥颗粒;B区设置未受菲污染的稻田底泥,并种植水稻;实验共计设置2组,分别命名为蟹扰动组和无蟹扰动组,在蟹扰动组中A区放置蟹,而无蟹扰动组A区不放置蟹,实验总周期为60d;二、化学迁移:蟹扰动组和无蟹扰动组的A区和B区之间设置的隔网在实验期间不打开,蟹扰动组内蟹将通过生物扰动作用改变A区底泥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底泥菲向根际土的化学迁移行为;实验周期设置30d,在实验过程中,采集A区底泥、B区水稻根际土样品以及实验微宇宙系统内上覆水样品;设置采样周期为10d,共计采集3次;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4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2013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23
于红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