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新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

新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

发布时间: 2023-11-09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商标权
行业领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成果介绍
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目前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消杀方法包括紫外线(UV)杀菌灯和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然而,紫外线(UV)杀菌灯会损伤视力和危害皮肤,只能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开展消杀工作;而HEPA只是过滤而非消杀。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浓度、多种高活性成分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高效消杀,但是,等离子体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有可能释放有害气体,例如臭氧等。因此,如何将等离子空气净化器释放的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是学界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点。 本成果通过调控放电通道稳定性,解决实际应用中高风速情况下消杀效率低的技术瓶颈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HEPA净化只拦截不消杀的局限。该技术通过控制等离子体参数,掌握等离子体活性成份与多维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最终实现活性成份灵活调控,在产生高密度活性成份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臭氧浓度,并利用等离子体的高密度带电粒子,实现物理+化学联合作用来杀灭病毒气溶胶,实现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一次性彻底消杀。
成果亮点
基于该项技术研发的新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目前已完成技术路线论证和样机测试,经过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认证,它对空气中流感病毒(H1N1)的消杀率>***%,且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包括臭氧浓度等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此外,团队将对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进行模块化改造,使其适配高铁、飞机及医院病房/诊室的中央空调进风和出风口;并针对大型会议室/教室、电影院/候车室等不同使用环境,研发中型和大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
团队介绍
卢新培,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体放电、水中放电、气液两相放电及放电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包括Physics Reports 2篇(影响因子***),Appl. Phys. Rev. 1篇(影响因子***), SCI引用约6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4年以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由CRC出版社出版编著2本,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项。应IEEE Trans. On Plasma Sci.邀请发起和主持了第一、二、三期《等离子体射流及其应用专刊》。研制成果多次被Nature、Science、美国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等多次作为研究亮点报道,并被写进专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潘垣,中国工程院院士,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负责研制“小龙-2”和“凌云”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参与主持“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建造,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科技服务团 (南京理工大学) 评价时间:2023-11-13

张书平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院

副教授

综合评价

这项技术在处理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通过控制等离子体的放电通道稳定性,实现高风速条件下的高效消杀,以及在产生高密度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臭氧浓度,这些方面都展示了技术的创新性。此外,物理和化学联合作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气溶胶也是一项重要的创新。 随着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关注增加,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对于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这项技术有望在医疗卫生、空气净化和相关领域找到广泛的市场应用。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将这项技术产业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制造和销售设备、维护和保养等。产业化路径的成功需要合适的合作伙伴,以确保设备的生产和推广。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技术的安全和质量。产业化过程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开发,以确保技术的可扩展性和可行性。 综合来看,这项技术在应对病原微生物气溶胶传播方面具有潜在的重大价值。专家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与合适的合作伙伴合作,制定相应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安全和质量,同时也建议投资者要审慎评估风险,充分了解市场前景,以决定是否投资并制定合适的战略计划。这一技术可能为预防传染病传播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