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抗病高产优质柞蚕品种

抗病高产优质柞蚕品种

发布时间: 2023-11-07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品种,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成果介绍
本项目针对柞蚕脓病、软化病发生严重,饲料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推广应用抗病性强、杂种优势强、配合力好、增产效果明显和饲料效率高、丰产性好、耐病性强的抗病、高饲料效率柞蚕品种,并通过建立“品种选育→品种保育→品种繁育→品种推广→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的柞蚕研发模式来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抗大属于青黄蚕系统、中熟抗病品种,农村推广应用开始于1999年,新品种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省共36个市县。近5年,这类品种在辽宁省放养面积约占全省的60%左右。9906和辽蚕582属于青黄蚕系统、中熟和晚熟高饲料效率品种,分别于2001年和2009年进行推广应用,近5年,这类品种主要应用于辽宁和吉林等省,在辽宁省的放养面积约占全省的30%左右。
成果亮点
(1)对柞蚕微粒子病有较强耐病性,揭示了微孢子虫对柞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了全茧量及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学研究。建立了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评价指标。 (2)完全由高饲料效率品种组配成的二元杂交种,揭示了全茧量的遗传规律。 (3)研究揭示抗病性遗传规律及选育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异系互补的繁种生产模式,丰产、稳产性好,应用面积广,应用时间长。 (4)建立“品种选育→品种保育→品种繁育→品种推广→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的柞蚕研发模式。
团队介绍
  徐亮:50岁,硕士,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育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柞蚕遗传育种。承接柞蚕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柞蚕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申报等工作。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品种选育学科带头人,中国北方蚕业协作区品种区域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农业部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择优资助项目1项,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1项,宽甸县柞蚕省级科技特派团项目1项,副主持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项,茧丝绸风险基金项目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备案品种8个。发表文章5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8篇,会议论文17篇。 2.团队主要技术成员介绍:主要技术参与人员介绍    朱有敏,60岁,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育种研究室3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柞蚕高营养价值新品种选育。 王凤成,58岁,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刘佩锋,54岁,学士学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种研究室,研究员。钟亮,35岁,硕士研究生,辽宁省蚕业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种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评价时间:2023-11-27

张孟玉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专家 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项目培育的柞蚕品种为柞蚕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异系互补的繁种生产模式的建立,这不仅提高了产量和稳产性,还推动了柞蚕产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议将该科研成果继续与产业结合,形成有机衔接的产业链。
查看更多>
更多